康乐县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让红色精神在民族血液中流淌
康乐县是中国工农红军重要的长征途经地之一,是红二、四方面军发动岷、洮、西(固)战役和建立甘南临时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在甘肃回族聚居区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首个县份。
1936年8月9日,红四军十二师侦察人员来到了康乐,20日前后大部队人员进入康乐,9月30日全部撤离,这支部队一共在康乐驻扎了52天。虽然只有短暂的52天,但把革命的火种深深植根于康乐大地。
为缅怀红军英烈,2013年6月,康乐县建成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纪念馆陈展文物大多以红军长征途经康乐时的遗留物及当时驻守农户家中使用过的工具器物等为主,依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康乐时的历史特点和旧址实际遗存情况,严格遵循历史时序线索,采取专题划分、分块布展的方法,形成了一个浓缩版的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
“来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真是太有意义了,原来我们康乐也有这么多动人的红色故事,我在这里收获了好多!”来自康乐县胭脂乡的一位小朋友激动地向讲解员说到。
据介绍,近年来纪念馆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立了“1386”工作模式,还专门设立宣传教育科,由专人负责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并单独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专栏,展示红军长征在康乐期间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方针和在民族地区开展抗战的有关部署、电文、宣传标语以及当地少数民族在抗战时期支援前线、支援红军的感人画面和英勇事迹,有力推动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红色纪念馆不仅仅是红军长征路上场景的再现,更是一个具有教化意义、促人反思和奋进的“红色”教育旅游场所。康乐县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将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前来参观的社会各界人士。截止目前,社会各界参观、接受教育的人士累计达到了69万多人次,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已成为康乐县乃至全州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前沿阵地。该馆前后被评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武警甘肃省总队红色教育基地”“甘肃省社会主义学院现场教学基地”“甘肃省中华文化学院现场教学基地”和临夏州“两个共同”示范单位。
资料延伸——“1386”工作模式:
“1”: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鲜明主线,结合红色教育,为全县各族各界人士搭建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同团结进步教育平台。
“3”: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紧紧依托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党史研究教育基地和全省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把纪念馆打造成各族群众的精神家园。
“8”: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讲好“八个”方面的红色故事。
“6”: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把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与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相结合:与单位业务工作相结合起来,同部署同安排;与纪念馆“四进”活动(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宣传工作相结合;与纪念馆“三个一”(每年举行一次弘扬长征精神,定期与县直单位或乡镇开展一次“民族团结共忆长征”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和中小学及省建筑学院康乐校区的师生开展一次“重走长征路、温故而知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工作制度相结合;与挖掘红色史料汇编成红色书籍相结合,把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历史编辑成册、丰富馆藏红色资料;与红色微党课视频的制作相结合;与全县民族团结创建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增加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新内容、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