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四抓四促”新模式推动易地搬迁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临夏州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08-14
字号:
收藏

近年来,临夏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探索易地搬迁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的有效措施,重点打造东乡县沿洮河经济带达板社区、广河县三甲集社区、永靖县城北新村等易地搬迁点,着力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谱写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亲如一家的美丽篇章。

抓党建促引领,建强团结带领各族群众的“主心骨”。坚持“群众搬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原则,在搬迁点成立村(社区)党支部,组建易地扶贫搬迁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的贴心服务。沿洮河经济带达板社区累计易地扶贫搬迁21个乡镇的4400户东乡族、回族、汉族群众20000余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易地搬迁点已成为各民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该社区围绕打造“沿洮沿黄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区”联创共建,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恩教育等专题宣讲活动,教育引导搬迁各族群众向上向善、移风易俗、追求美好,增强“五个认同”,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三甲集社区承接了广河县4个乡镇32个村1570户、8006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该社区坚持把网格化管理作为推进搬迁点社会治理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全力构建“穿透式”网格管理体系,探索形成了党建+“六个一”品牌治理模式,组建以“网格长牵头—专职网格员负责—兼职、辅助网格员下沉”的高质量网格队伍,实现大事小事一网受理、民生民意一网融合,在网格中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增团结、促和谐。城北新村集中安置了来自县内东西山区12个乡镇35个村1208户、5010名群众,作为全县最大库区移民安置村和易地扶贫搬迁点,创新打造“幸福城北聚民心”党建品牌,建成全县第一个村级党员教育基地和村史馆,成立雾宿山“党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抱团发展,按照“保底分红+劳务收入+收益分红”的运营思路,将全村耕地确权折股量化,发展规模种植,增加群众收入,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民族议事协商示范村、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抓产业促增收,激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主引擎”。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加强产业培育和就业服务工作,着力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达板社区为实现搬迁群众稳定脱贫、永续发展,全力打造搬迁后续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企地联动、以商招商、联合招商等模式,成功引进入驻方大丽明纺织、金强电缆、金银花产业园等28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稳定就业问题,推动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三甲集社区建立村级劳务工作服务站,按照“搬迁一户、产业跟进一户”的思路,对搬迁群众进行劳力分类,建立劳务档案,双向联动用工信息需求群和务工信息推送群,多维度激发搬迁群众就业内生动力。通过劳务输转、就近务工、发展养殖、扶贫车间就业、摆摊经商、公益性岗位等六大增收门路,为搬迁群众提供增收渠道。截至目前,三甲集社区搬迁群众已实现就业2238人,每家至少一人有稳定收入。城北新村积极探索城郊农村发展新模式,抢抓国家大中型水库避险解困试点项目、东西部协作光伏发电产业等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特色产业,先后争取各级项目资金2600多万元,种植蜜桃850亩、葡萄450亩、芦笋100亩、金银花500亩,建成黑木耳生产大棚154座。水蜜桃、葡萄、黑木耳已成为抢手的网红特产,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25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建村之初的5670元达到现在的12000元,城北新村各族群众腰包越来越鼓、人心越来越稳、生活越来越甜。

抓文化促共融,唱响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旋律”。坚持把易地搬迁点文化建设作为各民族文化融合、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性工程,聚焦民族团结、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等重点,引导搬迁各族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文明建设,推进以文育人、以文润心,全面改善搬迁群众精神面貌。达板社区深入挖掘洮河流域各类文化内涵,通过板块设计、区域划分、要素展示等形式,充分提炼洮河文化元素和文明符号,打造了东乡县洮河文化公园,全过程、情景式再现东乡、临夏各民族团结奋进的悠久历史、多彩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交融。三甲集社区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养殖文化、工业文化、商贸文化融入社区文化建设,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为主题的文化墙绘,将“民族团结”纳入村规民约,成为这里一张闪亮的名片。同时,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农民丰收节、篮球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促进安置点群众和当地居民的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增强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城北新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阵地,开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乡村记忆馆、法治文化宣传长廊、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逢年过节举行各项文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成立民主议事协商会、红白理事会,设立十个理事小组,每个月进行一次政策宣讲大会。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家庭评选、邻里一家亲联谊活动、制定村规民约等,把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传达到每家每户,营造民族团结、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良好氛围。

抓治理促和谐,构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阵地”。坚持将社区治理作为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手段,着力构建嵌入式居住、生活、学习、就医、就业等空间环境,促进各族搬迁群众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达板社区建成圆梦、和谐、石榴、向阳、团结、振兴6个小区,分配入住3300多户,配套圆梦、石榴、团结、振兴4所幼儿园和1所鹭岛小学,配套建设了东乡县第二人民医院、东乡石化中学、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等,涵盖12年教育所有学制,实现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配套完善超市、主题广场、体育活动场所、扶贫车间等生产生活设施,把来自不同乡镇的各族群众聚居在一起,成为“入住充分、生活便利、邻里和睦、精神充实、内外相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三甲集社区把“进小区”“集民情”“解民忧”“融民心”作为社区开展“党群零距离”服务的重要举措,定期组织社区“两委”班子挨门逐户宣传政策,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各类信息和矛盾动态,及时调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扎实开展“三个一流”争创、“讲诚信、讲包容、讲感恩、听民意、顺民心”等主题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凝聚团结奋进强大合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城北新村以创建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契机,深入开展“六传六习”教育活动,组织群众讲政策学法律、做培训学技术、转思维提素质,让百姓“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同时,充分发挥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小积分”兑换“大文明”的积极作用,全面推行积分兑换奖励模式,让群众用付出得积分、兑商品、赢肯定,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推动家风、村风、民风持续提升。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