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映花都 籽籽同心心向党——临夏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来源:临夏州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01-30
字号:
收藏

临夏市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西南部,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和商旅中心,辖4个镇7个街道,35个行政村43个社区,总人口近50万人,有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18个民族。

截止目前,临夏市获得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荣誉6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荣誉23个,全市累计810个单位、个人获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示范单位荣誉称号。2014年临夏市人民政府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6年临夏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19中共临夏市委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3年临夏市被省民委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24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实施思想铸魂、文化引领、品牌提升、聚力发展、依法治理“五大工程”,推动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党的领导,织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网”。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投入保障、统筹谋划推进,先后研究制定《临夏市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临夏市“沿洮沿黄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区”联创共建工作重点任务分工》《临夏市关于开展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市委“十大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创新提出“1+1+5+10”工作思路(“一条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个定位”: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五大工程”:思想铸魂、文化引领、品牌提升、聚力发展、依法治理,“十个深度融合发展”:创建工作与基层党建、社会事业、生态环境、项目建设、产业培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平安建设、意识形态等),全面聚焦“十有临夏”,充分发挥“十城优势”,把创建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部门班子年度考核内容,融入各行业各领域业务工作,体现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中,始终从大局和长远目标上谋划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高质量谋划、精准性施策、清单化推进,切实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协调抓总,镇街道和各行业部门抓落实,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

(二)坚持围绕主线,画好中华民族大团结“同心圆”。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滴灌,在全社会构建起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主题实践多位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机制。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民族理论政策“百场万人”大宣讲、“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大培训和文化创意赋能专题讲座等载体,在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中华民族认知认同教育;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党亲·国好·法大”教育实践和“新型宗教场所”创建活动,培育家国情怀、厚植文化自信。成功申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培训基地等教育实体4个,高标准打造“示范景区”“主题公园”“同心广场”“石榴籽街”“石榴巷”“同心林”“河州味道”美食文旅街区等一批示范点,设置宣传板面、墙绘、宣传牌、雕塑造型等800余处,拍摄制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专题片和大型画册,在出租车、公交车、公共领域电子屏循环播放宣传标语和宣传片,全方位、多角度讲述民族团结故事,持续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旋律。

(三)增强文化认同,架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连心桥”。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我们大力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各民族文化认同,河州贤孝、河州平弦、砖雕、蛋雕、葫芦雕、木雕、泥塑等38项民间传统文化相继被列入国家、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黄河文化、大禹文化、牡丹文化、彩陶文化、砖雕文化、非遗文化、美食文化等多元文化元素有机融合,通过打造文化长廊、设置中华文化符号,在潜移默化中用中华文化浸润各族群众心灵,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取得实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到各类节会和文旅活动中,从元旦开始,连续举办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冬春季文化旅游节等大型系列文化活动100多项,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美好。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同步开展观赏采风、文体赛事、文艺演出、书画展演、公益服务等“石榴籽”系列创建活动,不断推动各民族群众文化互鉴交融。

(四)聚焦第一要务,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幸福路”。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问题的总钥匙,把加快发展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着力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三新一高”要求,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州工作安排,先后提出“一城四区一基地”“一心一区两廊五园多点”发展方向,锚定“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发展定位,实施十大工程,奋进新征程、争当排头兵,全力以赴抓项目、育产业、招大商、优生态、保民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多年位居全州前列,荣获省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称号。特别是今年以来,临夏市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实施“四强”行动为牵引,以开展主题教育、“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围绕“打造幸福之城、发展园区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举措,推动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不断实现新突破。至目前,新开工项目44个、续建项目91个,完成投资33.45亿元;接待游客1050万人次、综合收入50亿元;签约项目17个,签约资金53.55亿元,已开工14个、开工率82%。前三季度,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亿元、增速6.15%;固定资产投资51.24亿元、增速3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8亿元、增速18%,销售新建楼房3229套、同比增长29.7%,交易二手房2202套、同比增长66.7%,去库存周期缩短至15.1个月、在全省全州处于领先地位,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越来越好的同时,让各族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有效满足了各族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

(五)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共同体”。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为抓手,全市79个村(社区)全覆盖推广运行“掌上智慧社区(农村)管理平台”,线上展示“家珍”、线上说事议事、线上参与社区管理、线上联动解决群众烦心事,以“微单元”“微心愿”“微治理”促进了各民族群众之间大信任、大融合、大和谐。各村(社区)、物业、企业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交流活动,拉近了各族群众的距离,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归属感。着眼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以思想宣传、居住空间、教育教学、工作就业、文化交流“五嵌入”模式,积极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并采取公园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城市社区治理、社区(村)服务管理、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六推进”举措,努力创造各民族安居乐业的社区(村)环境。目前全市已打造各民族和谐共居的互嵌式示范村、示范社区18个,更好促进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亲密无间地交往、畅通无阻地交流、自然而然地交融,形成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局面。

(六)坚持多元治理,强化各类风险防范化解“稳定器”。广泛开展《宪法》《民法典》等普法宣传、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强化城市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在临夏市籍劳务人员较为集中的城市设立劳务工作站5个,及时掌握流动人口信息,促进流动人口的双向管理和社会融合,保障各民族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深入落实“爱心甘肃”建设部署,创新开展“青春绽放小红星”公益课堂,让大学生群体、离退休干部成为呵护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全覆盖建成村(社区)“关心关爱 幸福食堂”,为孤儿、老年人和重残重病人提供用餐送餐服务,并动员餐饮企业为环卫工人和弱势群体提供爱心餐,用“小红星”公益课堂和“关心关爱 幸福食堂”解决了“一老一少”突出问题,广泛厚植了“老中青”三代人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家国情怀,营造了尊老爱幼、济困扶弱的良好氛围,为幸福之城增添了温暖底色。

下一步,临夏市持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州工作要求,进一步夯实创建工作基础、创新工作载体、丰富内涵,搭建平台、打造亮点,打造一批在全国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示范品牌,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临夏市实践注入强劲动力。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