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临夏县易福社区互嵌式发展见闻
宽敞的小区广场上,孩子们蹦蹦跳跳、嬉笑玩耍;树荫下,各族群众围在一起纳凉休闲;石桌旁,老人们拉着家常、谈笑风生;活动中心内,文艺队的群众忙着排练;书法室里,几位老人在练字,享受着惬意时光……
行走在临夏县韩集镇易福社区的楼宇巷路间,民族团结和谐一家的景象处处可见。各族居民亲如一家,民族团结理念浸润心田,构成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
回族小伙王一四夫和藏族姑娘格绒曲珍组成的家庭,就是易福社区民族融合的生动写照。
2017年,王一四夫从漫路乡高家沟村下河社搬入双城惠民嘉苑小区,来自巴蜀之地的格绒曲珍刚开始并不适应临夏的饮食习俗,语言也不通,邻居回族大姐马法土麦见状后热心帮忙,耐心教她做馓子和包子等地方美食。在家人和马法土麦的共同帮助下,格绒曲珍逐渐适应了临夏的生活,而马法土麦也像她的“娘家人”一样。格绒曲珍满心感激地说:“马法土麦大姐人太好了!方方面面帮了我许多,我能很快适应这里的生活,离不开她的帮助。”
成立于2020年的易福社区,服务易地搬迁双城安置点惠民嘉苑小区18栋楼宇、800户、3973人,居民主要来自全县22个乡镇、123个村,有汉族、回族、东乡族、藏族、保安族和土族等9个民族。近年来,易福社区党支部以“构建‘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社区”为目标,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相互嵌入式社区生活模式,逐步实现了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局面。
红台乡三大湾村的老人马占海已在这里生活8年了。他告诉记者,虽然这个小区生活着很多民族,但各族群众相互尊重、团结互助,平常各族群众都会坐在一起打牌、有说有笑,大家像石榴籽一样抱得紧紧的,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易福社区党支部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针对易地搬迁居民民族习俗、生活方式存在的差异,在“春节”“开斋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召开居民座谈会,举办“迎新春·送文化”“闹元宵·扭秧歌·展风采”及拔河比赛等活动,积极建立和推动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居住结构和社区环境,营造了各族居民之间相互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易福社区已成为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样板。
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李海明说:“近年来,我们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走访入户,了解群众心声,办起了‘民族团结大舞台’,搭建民族桥梁,修建‘红白喜事’专用房,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下一步,我们计划建设‘民族连心长廊’,开展‘结对认亲’等活动,让搬迁群众既‘安身’更‘安心’,使民族团结之花在易福社区常开长盛。”
做好社区共建共治,需要居民积极参与。“红石榴”社区服务站除发挥综合性服务功能外,还设立矛盾调解室、法律援助室,及时化解邻里矛盾,为各族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支持。
社区居民赵平表示,社区搭建平台组织各类节庆活动,有效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使小区居民安居乐业,根据搬迁群众发展意愿和需求,该县户均落实产业扶持资金2万元,发展牛肉拉面、布鞋加工等增收产业;为每户搬迁群众提供1座日光温室,鼓励通过自主经营或合作社托管经营的方式发展日光温室种植;在县城成立出租车公司,共计投放50辆出租车,用于搬迁居民后续发展。
从散居的乡村到集中的城市社区,这里见证了众多群众从乡村到城市的转变。如今的易福社区,居民们安居乐业、各民族和谐共处,各族群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已成为常态,奏响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最美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