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幸福来 民族团结花常开——广河县买家巷镇李家寺村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来源:临夏州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4-10
字号:
收藏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各民族全方位融合、互嵌式发展,广河县以“民族团结进步·一家亲”为主线,通过文化润村、环境塑村、产业兴村三大举措,将民族团结融入百姓生活的点滴,促进形成暖心和谐、团结奋斗的浓厚氛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在广河县西端的买家巷镇,坐落着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庄——李家寺村。这里回、汉、东乡等多民族群众世代相邻而居,用团结互助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文化纽带连民心,歌舞春联绘同心

文化是民族团结的“黏合剂”。李家寺村成立村“老年秧歌队”和“农民篮球队”,定期开展社火、书法展、绘画展、送春联、篮球赛等文化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也为乡村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春节期间,李家寺村以“万福迎春”为主题,举办了迎新春送文艺活动。嘹亮的歌声和欢快的舞蹈点燃了村庄的热情,县书法家协会的老师们现场挥毫泼墨,为村民书写春联和“福”字,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祝福融入笔墨之间。热情洋溢的文化广场上,李家寺村群众喜庆灿烂的笑脸汇成一股股暖意融融的春潮,涌动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2024年2月,村民族团结广场上更是锣鼓喧天,“陇原儿女心向党·龙腾鼓舞贺新春”送戏曲进乡村活动在此上演。川剧变脸、民族歌舞、魔术表演等节目轮番登场,各族群众围坐一堂,掌声与欢笑声交织,成为民族团结最生动的注脚。

2025年3月,“同心石榴籽 同庆开斋节 共叙民族情”主题活动在群众的欢声笑语中拉开帷幕,通过节日共庆、互动交流、走访慰问等形式,党和政府的关怀化作春风,吹开了李家寺村家家户户门楣上悬挂的“民族团结石榴红”剪纸窗花。

李家寺村创新打造“广场课堂”,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民族团结故事相结合,用乡音土话传递政策,让村民在茶余饭后的闲聊中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老党员李有忠感慨:“如今的生活,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丰盈。”

和美乡村展新颜,民族团结入画来

人居环境是民族团结的“奠基石”。李家寺村环境之美,美在“形”,更美在“魂”。村党支部书记金占虎说:“我们以‘两点两线’布局推进环境整治,既保留乡土风貌,又融入民族团结元素。”走进村庄,民族团结广场上凉亭错落、绿意盎然,健身器材旁各族孩童嬉戏玩耍;曾经的臭水沟蜕变为蜿蜒小渠,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小花园点缀着村民的庭院生活;村内文化墙上,“石榴籽”“同心圆”等主题彩绘随处可见,民族团结标语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2024年,李家寺村被评为全省94个首批“和美乡村”之一,成为广河县乡村振兴的标杆。

2023年以来,村上组织动员李家寺村包括宗教界人士在内的各族群众共130余人,先后开展便民志愿服务15次,进行环境整治“义务劳动”,营造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建美好新家园”的良好氛围。75岁的退伍军人李德英老人感叹:“十年前这里还是破旧房屋,如今成了鲜花盛开的村庄,各族邻居常聚在广场拉家常,心更近了。”环境的蝶变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更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纽带。

产业共富结硕果,同心携手奔小康

产业兴旺是民族团结的“催化剂”。李家寺村依托广河县“牛羊产业大县”的优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完成土地流转623亩,实现了“规模化耕种、机械化管理”。同时,村党支部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引导种植“特色甜玉米”58户320亩、有机蔬菜83户11.2亩。被评为2024年度“优秀社长”的韩小梅说:“以前家里比较困难,通过危房改造政策,政府帮助我修建了房屋。我还种上了甜玉米和娃娃菜,用双手换来了幸福生活。”

此外,李家寺村合理利用“乡村元素”,突出地域特色,依托高标准示范园建成广河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扶持群众兴办特色农家乐,打造李家寺沟“特色民宿+田园旅游+农产品销售”线路,李家寺村已然成为“有山、有水、有乡愁”的地方。

从文化交融到环境蝶变,从产业共富到民心相通,李家寺村用实践诠释了“民族团结进步·一家亲”的深刻内涵。这里,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诗篇。未来,李家寺村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陇原大地常开长盛,为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更多活力与温情。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