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本草漫谈 | 地榆

来源:临夏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11-20
字号:
收藏


  为蔷薇科地榆属植物地榆的根及根状茎。

  地榆始载于《本经》。陶弘景曰:“其叶似榆而长,初生布地,故名。其花子紫黑色如豉,故又名玉豉。”生于海拔30-3000m的草原,草甸,山坡草地灌丛中疏林下。临夏地区有分布。

  现代研究表明:地榆具有止血作用,对烧、烫伤的影响,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作用,镇吐作用及其他作用。

  地榆性味苦、酸、涩,微寒。归入肝、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痔漏,痈肿,湿疹,金疮,水火烫伤。

  用法: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掺。

  宜忌:虚寒者忌服。

  选方:1.治吐血不止:地榆、白芍、艾叶、小蓟根各30g,阿胶0.9g,生甘草0.3g。研为散,每服9g,水煎服。

        2.治小儿水谷痢:地榆、厚朴各0.9g,黄连30g,阿胶15g,研为散,每服1.5g,粥汤调服。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