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安腰刀锻制技艺
保安腰刀作为保安族人民传统的手工艺制品,堪称保安族文化的精髓,主要产于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刘集乡及周边地区,与新疆的英吉沙小刀、云南阿昌族的户撒刀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享誉中外,闻名遐迩。保安腰刀工艺精湛,从设计式样、选料、锻打、淬火到镶嵌、砸铆、抛光等,其制作工序复杂的有80多道,最简洁的也有40余道。长期以来,它是维系整个保安族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
保安腰刀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比较著名的腰刀有:“什样绵”、“什样锦双刀”、“雅王其”、“波日季”、“一刀线”、“双落”、“满把”、“扁鞘”、“蒙古刀”、“鱼刀”等等。刀面上分别刻着手、龙、梅花等各种图案,这是区别腰刀的不同风格、不同式样的主要标志。其中,最漂亮的还数“什样锦”。
保安腰刀锻制技艺,不仅巩固了保安族的文化根基,也丰富了中国金属手工艺的内容,甚至对世界手工艺史的丰富和完善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腰刀手工艺品的质量渐趋低下,加之国家相关法令的影响,使得威震一时的“保安腰刀”出现了经销情况冷淡、信誉度下跌等诸多问题。
挖掘、整理、抢救“保安腰刀”传统手工艺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也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