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临夏州委党校(临夏州行政学院)创新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宣讲工作案例
青言青语“青骑兵” 思想引领筑未来
——中共临夏州委党校(临夏州行政学院)
创新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宣讲工作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就必须抓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建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路径,全面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近年来,临夏州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思政课宣讲力量不足、宣讲内容不精、宣讲方法单一等问题。对此,临夏州委党校主动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延伸工作链条,把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作为理论宣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党校“为党育才”初心使命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组建了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理论宣讲“青骑兵”队伍,广泛深入到全州青少年群体当中,创新开展线上线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使广大青少年从党的创新理论、辉煌历史、英雄故事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凝聚起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
临夏州委党校充分发挥理论宣讲主阵地作用,突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积极与当地共青团、融媒体中心等部门强化合作、创建平台、拓宽渠道,建强用好青年宣讲队伍,为合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青骑兵”力量。
一、高标准谋划推进,队伍课程同步打造。州委党校始终把建好队伍、讲好课程、把好关口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理论宣讲工作的基础,高标准、严要求稳步推进。一是组建宣讲队伍,解决“谁来讲”的问题。以党校青年教师为主体,遴选州内优秀思政课教师、理论研究人员、基层优秀青年代表42人,组建了一支党性原则强、理论水平高的理论宣讲“青骑兵”队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8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55%,解决了青少年思政教育工作宣讲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打造精品课程,解决“讲什么”的问题。校(院)学术委员会精心指导青年教师,聚焦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紧扣时代脉搏,深入挖掘红色故事,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打造了《走近马克思》《走近毛泽东》《从千年圆梦问道中国之治——临夏回族自治州布楞沟村的华丽蝶变》等一系列创新课程,进一步丰富了宣讲内容,满足了青少年需求。三是严格审核把关,解决“讲不好”的问题。提出并严格按照“主题要鲜明突出、结构要层次分明、逻辑要严谨顺畅、内容要烂熟于心、表述要游刃有余、案例要信手拈来、课件要图文并茂、谈吐要标准优美、举止要端庄大方、时间要收放自如”的宣讲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对所有宣讲专题进行反复试讲评议,校学术委员会认真审核,提出具体修改意见,严把宣讲政治关、政策关、质量关。
二、大力气夯实根基,理论实践同步提升。州委党校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提高能力的关键,突出提能促学、帮助带学、一线践学,夯实“青骑兵”宣讲队伍的思想理论根基。一是注重理论素养,突出能力提升“促”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定期组织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活动,通过集中学习、理论研讨、经验分享、青年微讲堂等形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时跟进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州重要会议精神,不断加强政治理论,提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党的创新理论首先在宣讲队伍心中落地生根。二是注重常态长效,突出指导帮助“带”学。校(院)学术委员会始终把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工作纳入全校(院)重点工作,建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学术委员和资深教师为成员的帮联机制,一对一帮助指导“青骑兵”成员,为青年教师讲授示范课程、推荐文章书目,全过程参与指导宣讲题目确定、提纲设定、内容敲定、案例选定、课件制定等工作,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三是注重一线锻炼,突出学以致用“践”学。结合全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把“青骑兵”队伍选派到抗震救灾、乡村振兴一线,主动参与集中安置、心理疏导、志愿服务、政策宣传、感恩教育、纾难解困、基层治理等工作,了解基层一线工作的实际,深入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案例,梳理提炼工作中的成功做法,把在基层一线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少年理论宣讲工作中,让宣讲内容更加符合需求、贴合实际。2023年以来,“青骑兵”队伍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134期、受众达1.5万余人,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群众感恩教育48场次、受众4500余人。
三、多维度凝心铸魂,内容方式同步创新。州委党校着眼全州青少年群体思政教育现状,聚焦受众需求,坚持效果导向,结合州情实际,大力创新宣讲内容和方式方法,推动全州青少年思政理论教育走深走实。一是聚焦受众需求,实现精准宣讲。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开展知识结构、认知习惯、兴趣偏好、学习需求等方面的调研,精准把握宣讲对象的需求特点,在讲全讲准讲实讲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宣讲主题、自身经历和听众感受,选择适合不同青少年需求的典型案例、生动故事,适度把握宣讲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精心打磨《以青春“小我”书写强国“大我”》《法治护航、平安成长》《将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等分众化课程,以“小切口”宣讲“大道理”,以“小故事”反映“大时代”。二是坚持效果导向,实现灵活宣讲。直面青少年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青骑兵”宣讲成员找准对青少年开展理论宣讲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注重回应和解决青少年的思想困惑与现实诉求,用他们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青言青语”讲事说理。特别是聚焦高考心理减压和灾后心理疏导,打造的《让“心”压力转为“新”动力》《震后青少年心理团辅》等课程,现场回答普遍关注的问题,解答思想上的疙瘩,使宣讲既贴心又温馨,真正唤起了青少年情感共鸣和价值共振。三是结合州情实际,实现特色宣讲。立足临夏州多民族聚居实际,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设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解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历史思维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专题讲座,组织青年宣讲骨干在重大节日和重要节点,广泛宣传和普及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民族常识和民族团结基本知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切实增强青少年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四、全融媒扩大影响,线下线上同步发声。州委党校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共推进,不仅抓实面对面、零距离的线下现场宣讲,而且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深化线上宣传,推动理论宣讲直抵心灵、广泛覆盖、持续传播。一是用好传统方式,增强宣讲感染力。组织“青骑兵”成员深入学校、家庭、乡村、社区,通过“辅导会”“炕头会”“板凳会”等形式,常态化、面对面开展理论宣讲活动,用朴实语言把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建设成就、身边的好人好事等传播出去,不断拉近理论政策与青少年的距离,厚植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近两年“青骑兵”队伍累计开展理论宣讲650多场次、受众8万余人次。二是用足主流媒体,提升宣讲影响度。主动加大与州、市融媒体中心的合作力度,推荐聘用“新闻时政评论员”15人,录制录播新闻采访、专题解读、理论阐释类视频节目43期、《党课开讲啦》等视频微课72期、《关注》节目21期,在州内外报刊杂志发表阐释解读党的理论和大政方针的理论文章110多篇,通过主流媒体平台及时宣传理论、解读政策、辨析事理、引导舆情、回应关切。三是用活新型媒体,扩大宣讲覆盖面。充分利用党校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理响临夏·习语进家”理论宣讲品牌,设置“悦读、悦视、悦享、悦听”子栏目,创新制作了一批主题鲜明、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图文视频类理论宣讲产品,线上进行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和思想政治教育宣讲,进一步加深了青少年对党的理论和政策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情和激情。2023年以来,累计发布“理响临夏·习语进家”125期386篇。
青言青语“青骑兵”宣讲模式推行两年多来,临夏州委党校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少年特点出发,大力加强队伍建设,精心打造精品课程,创新宣讲形式方法,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始终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少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少年,用党的光辉旗帜引领青少年,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青少年,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在思想洗礼、实践锻造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努力争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言青语“青骑兵”思想引领筑未来》工作案例入选中国政研会2023年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案例视频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学习强国”等平台展播。在临夏州委党校挂牌成立了临夏州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基地、临夏州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先后获得多项省州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名“青骑兵”宣讲成员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多名成员多次获得省州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