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教育的均衡实践与优质突破——全州教育部门以规范管理促工作侧记
临夏教育的均衡实践与优质突破
——全州教育部门以规范管理促工作侧记
一直以来,临夏人民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办好教育,临夏各级党政领导最关注的事业也是教育。然而,临夏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何一直不尽如人意,未能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呢?
带着这个问题,全州教育部门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和具体部署,组织骨干力量,从2024年年初至今,125次深入全州各学校调研,35次到山东济南市、兰州市及会宁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原因。随后,出台20份规范管理文件,采取58项措施,以规范管理为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让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2025年秋季,从临夏市到全州7县,越来越多的家长感受到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基本实现了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的目标。
这几年来,全州教育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的目标,按照“增中心城区、强周边郊区、优边远山区”的思路,科学规划布局中小学、幼儿园,有效贯通利用区域基础教育资源。
这几年,全州教育部门依托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扩容提质工程、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等政策支持,每年争取中央和省上教育项目专项资金6亿元,近3年来投资50多亿元(包括积石山县地震灾后重建资金),新建改扩建各级各类学校600多所,新增学位1.5万个,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这几年,全州教育部门紧跟城市的发展、人口分布的变化,在临夏市和临夏县县城建成了临夏州教育园区——双城高中;在临夏市新建成临夏市河州中学等6所高职、中小学学校、幼儿园;在临夏县新建成临夏县职业技术学校、振兴小学、第七幼儿园;在和政县新建成和政县宁河中学,龙泉初级中学;在广河县新建成广河县三甲集移民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在康乐县建成蓝川初级中学、胭脂湖小学;在东乡县建成石化中学、东乡县第一中学;在永靖县建成永靖县职业技术学校、大成中学;在积石山县新建成积石山县第五中学、城西小学、城南小学等。与此同时,广河县实验中学、临夏市第七中学、宁河小学、康乐县稼轩初级中学等正在建设中。各类城镇优质学位大幅增加,极大地解决了“城镇学生挤,入学学生难”的问题。
强化联动培训机制
让孩子有好老师、好校长
如今,无论走进州内哪一所幼儿园、哪一所中小学,都会发现老师和园长、校长都经过一轮或多轮专业培训后,都在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高效地从事着教学和学校管理。
在临夏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好老师,会带出一群好学生;一个好校长,就有可能打造出一个好学校”的共识。在这个前提下,各级教育部门顺势而为、精心组织,实现了教师培训的高效化、常态化。两年多的时间,在教育系统构建起了“国培引领、省培示范、州培辐射、县培全员、校培常态”的五级联动培训体系,依托州教师培训中心,统筹开展名优教师培养及薄弱学科专项培训。
这几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模式,累计培训校长教师达11.25万人次,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
聚焦新课程改革、“双减”政策落地、教育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创新开展“理论研修+实践实训+跟岗研学”立体化培训模式。每年针对校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制定定制化专题培训方案,2023年,开展全州中小学校长能力提升暑期培训班6期,培训校长1035人;2024年,开展临夏州中小学班主任能力提升暑期培训班10期,培训班主任1700人;2025年,开展初高中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培训学科教师1650人。
随着州教师教育资源库的建成,全州教育系统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打造“精准滴灌”式培训生态,同步推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构建省、州、县、校四级贯通的教师培养培训及名优校长教师培育体系,推动线上资源共享与线下实践指导有机结合。好校长、好老师在精准培训中不断涌现,走向教育工作一线。
完善教书育人体系
让孩子有好成绩、好学风
梅花香自苦寒来。虽然,教育不以考试分数论成绩,但广大群众从身边学生成绩的变化和大学、中学录取情况,分析得出临夏教育跨上了新台阶——
据质量分析数据,2025年临夏高考质量实现“三突破”。一是物理类最高分、历史类最高分和全省前百名入围实现了突破;二是600分以上高分段共计54人,高考重点院校录取创历史新高;本科上线人数7177人,实现规模性突破;三是均衡发展突破,临夏中学、永靖移民中学、永靖中学、康乐县第一中学、和政中学、临夏县中学等校在优生培养中“多点开花”,打破了之前临夏中学“一枝独秀”的局面。
科学的管理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使临夏教育逐步踏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全州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的检查督导,从课表设置、教案审核,到教学研究、教学视导,再到绩效评估、质量监测,构建起了职责明确、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督促指导体系。对有问题需要整改的学校,州、县教育局与学校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跟踪问效”闭环整改机制,及时研判各校整改进展、成效及存在的困难,实时动态调整。一项项问题的及时发现整改,为学校做好教育教学“把脉开药治病”,保障了学校健康发展。如今,不论是城镇的中小学,还是偏远的农村学校,都有着教师认真授课、学生爱学乐学的浓厚氛围。
临夏教育发展形势喜人,而形势也逼人,广大教育工作者满怀工作激情,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当前,临夏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乘着全国全省全州教育大会的东风,秉持卓苦为刃、筑教为先的甘肃教育精神,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