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临夏历史上曾设州、郡县、路、府、司、卫等建制。上古时期,相传大禹导河治水始自积石。春秋时期,为羌、戎之地,战国末属古雍州之城。秦时为罕羌侯邑,后灭罕羌侯,置枹罕县。西汉初,今州地内有大夏县(县治在今广河县阿力麻土乡古城村)、枹罕县、白石县(县治在今临夏县双城)。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省金城郡入陇西,枹罕、大夏、白石、河关县属之。三国时地属魏,初辖于秦州陇西郡,黄初年间分置凉州,枹罕、大夏属雍州陇西郡。十六国时,前凉张骏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44年),分凉州东界六郡置河州,是今州地内设州一级建制之始。前秦苻坚建元七年(公元371年),设河州,治枹罕。隋初设枹罕郡。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为河州。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地归唐。改置河州,属陇右道。北宋初年,为河湟唃厮啰政权所辖。金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被金占领,亦为河州。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二十一年(公元1227)年,河州初属陕西中书省巩昌路。公元1269年,改河州为河州路,划归吐鲁番等处宣慰司统辖。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置河州卫,受辖于陕西都司西安行都卫。清初,州、卫并存。州属甘肃行省,卫隶陕西都指挥使司。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裁撤河州卫。民国2年(公元1913年),府、州制废,河州改置为导河县,属甘肃省兰山道。民国16年,废道改区,属兰山区。民国17年(公元1928年),更名临夏县。民国23年(公元1934年),设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临夏县(今临夏市)。1949年8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120号命令,设立临夏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8月20日至23日,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解放临夏地区。9月初,相继设置军事管制委员会、洮西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临夏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为临夏分区专员公署。1956年11月19日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现辖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永靖县、广河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