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工业经济蓄势之变
凯帝斯电梯、康成东业玻璃加工、藜麦加工产业园、上海电气光伏支架等工业项目引进落地或建成投产;
临夏、东乡、广河经济开发区,永靖工业园区,和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5个省级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康乐县、积石山县工业集中区建设全面发力;
装备制造、明胶、玻璃、电感设备、生物数字芯片、箱包制鞋、医用防护等新型工业企业实现从无到有、逐步壮大。
……
一次又一次的发展奇迹、一批又一批的丰硕成果,折射出的是临夏工业经济发展的轨迹。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强。近年来,临夏州坚定推进工业强州,全力推进“5540”百亿工业企业培育工程,精心培育五大工业产业集群和九条重点工业产业链,加快提升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临夏州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扩大、投资增强、基础夯实的良好态势。
展阅临夏州工业经济的画卷,这一组数据振奋人心——
临夏州规上工业企业由2019年的42家增加到2022年的72家,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19的28亿元增加到34亿元,产值过亿元企业由2019的16户增加到25户。
2020年,甘肃凯帝斯电梯制造有限公司落户临夏,在两年的时间内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年产电梯5000部、产值达到10亿元。
走进临夏凯帝斯电梯生产车间,电缆、控制柜、智能等一条条生产线正有序作业,行云流水的操作不得不让人感叹智能化机器人带来的高效。“2022年,我们公司电梯项目(二期)开业,引进了瑞士ABB机器人生产线。目前,电梯已销售到青海、新疆、西藏等省(自治区)。”临夏凯帝斯电梯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祁永涛说道。
从三年前“壮着胆子”来临夏投资兴业,到投产后年年不断刷新产值,再到主动为临夏招商引资站台,邀请更多人来这里共谋发展,临夏凯帝斯电梯制造有限公司见证了临夏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工业企业少、生产规模小、产品种类单一、管理模式粗放、知名品牌少、市场占有率低……曾是临夏工业经济的真实写照。
如何依托“十有临夏”资源禀赋,抢抓“十大之年”发展机遇,迅速补齐工业经济发展短板,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难题?
“我们要牢固树立无工不富、无工不强的理念,紧盯政策和投资导向,抓好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做好‘工业+’文章,继续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品创新提质、规模效益提升,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的工业经济格局。”州委州政府以建设跨越发展的繁荣临夏为目标,对培育壮大实体经济,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出明确要求。
工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就业之本、发展之基。近年来,临夏州围绕落实省上强工业、强县域行动,抢抓政策机遇,深化东西部协作,深入推进“五个十项目集中突破行动”,持续巩固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召开的中央企业助力临夏州产业发展推进会成效,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招大商、引强企”,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最硬核的坚实底气。
短短几年时间,工业企业纷至沓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形成了一个个产业集群,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临夏州华仕捷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长城品牌汽车及配件批发零售的企业,该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收入稳定,纳税表现良好,而这几年受众多因素影响,公司的资金流一度很紧张。在“陇税雷锋优普法 税银携手送幸福”宣传活动中,临夏市税务局及时了解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情况,积极与银行沟通,借助“银税互动”平台,帮助企业申请信用贷款。
“我们顺利拿到了300万元贷款,这笔钱对公司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极大地缓解了公司的资金问题,‘银税互动’为我们企业注入了‘资金活水’,使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政策红利!”临夏州华仕捷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娄仲燕高兴地说道。
众所周知,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融资难、融资贵。面对这一现状,临夏州把构建商业性融资与政策性融资相结合、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协调的多元融资支持体系建设,作为破解融资难题的重要抓手,积极当“红娘”,通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政银企对接会等,让政府部门、企业和金融机构坐到一起,面对面说困难、讲需求、破难题。同时,利用临夏州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平台,引导商业银行开发与中小企业特点相适应的金融产品,积极发放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的发展难题,加速了临夏州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据统计,截至8月末,临夏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81.8亿元、同比增长4.9%,各项贷款余额661.1亿元、同比增长8.5%。
对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生长“痛”,党委政府比谁都急。临夏工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飞奔,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自2019年以来,先后争取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数据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切块资金和中央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6520万元,对工业企业给予项目资金支持;
——自2022年以来,先后对53户高质量发展中小微企业奖励资金885万元,拿出87万元对符合支持条件的3户工业企业给予固定资产贷款贴息补助;
——积极搭建融资对接平台,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对培育企业的信贷投放,累计发放信贷资金60亿元。
与此同时,加大州内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广“甘肃省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系统”,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与14个市州的综合窗口平台和7个产业集聚区窗口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为临夏州中小企业提供项目咨询、项目申报、技术咨询等各项服务,切实打通惠企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新兴产业的“轮子”转起来了,传统产业的“轮子”也在同步转动。
临夏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之重镇和茶马互市的中心,临夏人民重商、亲商、善商,历史上就是有名的商埠,有“西部旱码头”美誉。然而,临夏州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在家庭作坊中成长壮大起来的,家族式管理、小农经济意识的局限,成为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最大制约。
“当前,我州民营企业正处于政策最优、机遇最多、环境最好、成本最低的黄金发展期,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走出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做大做强企业,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0年4月24日,临夏州企业家座谈会暨高级研修班学员送行会上,临夏州主要领导语重心长地说道。
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市场适应能力,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临夏州因势利导,频频带领企业家“走出去”,让他们接受经济转型发展的思想洗礼。
“我们和温州企业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文化知识和眼界格局。通过这次培训让大家的知识体系、思维深度和研究方法等都进行了一次更新,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维。”参加完高级研修班的临夏市俊林清真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占龙说道。
转型发展是阵痛,也是涅槃,只有迈过了这道门槛,企业才能获得“新生”。
“走出去”后找到企业发展差距的许多企业家都发出招贤纳才的黄榜,纷纷到人才市场寻找“千里马”,一大批接受过专业教育、热情而富有开拓精神的年轻人汇集临夏,担当起了临夏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任。同时,临夏州建立完善研发平台,大力实施“请进来”战略,邀请一大批专家学者来到临夏,为工业发展贡献“金点子”,引导企业深化与省内各院校的科研合作,加强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并培育综合性、专业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下出了一步步工业发展的“妙棋”。
如今,在临夏你会发现以前泥腿土出身的企业家,一个个思想变得异常活跃和开放。他们正逐步摒弃传统的家族企业管理理念,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市场接轨,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时代弄潮儿。
岁月的巨笔铭刻辉煌,时间的书页翻开新篇。站在新起点上,临夏州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步伐坚定,转型发展正蓄势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