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开路先锋 建设畅通临夏——临夏州交通运输工作综述
2024年,全州交通运输系统抢抓省上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实施“四强行动”和“三大高速新通道建设”政策机遇,以“争当开路先锋、建设畅通临夏”为目标,全力推进促投资稳增长、重项目惠民生、保畅通抓安全等中心工作,为全州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交通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固投任务连续三年领跑。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62.09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19%,我州固投完成率在14个地州市中排名第二,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支撑。
运输指标回稳向好。客货运输持续加快回升,全年累计完成公路客运量(含城乡公交)3180.5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0.32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9363.16万吨、货物周转量191.06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0.01%、15.08%、17.98%和16.28%,全面完成州政府计划的全年公路周转量预期增长目标15%。累计完成水路旅客运输30.8万人次,同比增长8%。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3.19亿元,同比增长26.27%。快递业务量完成1789万件,同比增长51.24%,快递业务量增速位居全省前列。设备更新进展顺利。2024年省交通运输厅拨付我州设备更新补贴资金共计1656.31万元,已审核资金1656.2万元,预算完成率99.99%,实际支付资金在14个市州中排名第二。
重点交通项目蹄疾步稳
在建项目压茬推进。S36临康广高速公路(临夏段)于2024年12月27日正式建成通车,临康广、兰永临、永井高速公路项目进展顺利。谋划项目进展顺利。永积高速按特许经营模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永井高速、永民高速、永红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农村路网更加完善。完成省交通运输厅下达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12项327公里,完成总投资1.17亿元,其中,实施自然村组道路硬化项目31项35公里、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164项292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7座。大力发展路衍经济,推动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高品质融合,实施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项目13个64公里,总投资2.3亿元。
灾后恢复重建深入实施
全力做好灾后重建。建立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库,编制灾后道路交通恢复重建规划、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根据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列出近期、中期、远期项目推进时序,实行挂图作战、台账管理,集中力量打好灾后重建攻坚战。目前,73个总投资7.155亿元的交通项目分批实施,其中,3个国道项目、7个集中安置点道路及配套设施项目正在全力以赴推进,其余项目在总体规划期内分批实施。
情系群众下沉帮扶。选派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的1名县级干部、4名业务骨干下沉大河家镇克新民村,深入6个社、328户受灾群众家中,常态化“一对一”走访群众,全力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化解各类矛盾隐患,标准化建设4个集中安置点,拆违排险房屋321户,完成维修加固91户、原址重建92户、集中安置112户,督促群众自缴资金683.4万元、收缴率89.76%,112户群众集中搬迁维修新居,工作作风得到大河家镇干群一致好评。
公路养护能力不断
增强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样板县。督促指导广河县制定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足额筹措农村公路建养资金,落实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完成交通运输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发动公路沿线群众加强村道预防性养护,实施一批旅游公路项目,全力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全面发展。2024年8月,通过省交通运输厅验收,广河县成功创建陇原乡村振兴“四好农村路”样板县。
农村公路养护能力显著提升。完成农村公路养护工程107项、416公里,完成投资1.4亿元,完成率110%,占列养里程6408公里的6.5%。“路长制”工作制度化。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开展乡村道路日常巡查和管护工作,全州8县市、123个乡镇、1089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县、乡、村三级路长办公室,共设置路长1328名,开发公益性护路员岗位并配备护路员1973个、非公益性护路员岗位共配备护路员304名。养护资金保障到位。全年省、州、县三级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3230万元,其中:省级322万元、州级322万元、县级2586万元,养护资金落实率100.2%。自动化检测超额完成。完成农村公路路面自动化检测5308公里,检测比例达83%,自动化检测比例高于省上规定的80%。安全隐患及时治理。汛期组织各县市对辖区内管养的道路、桥涵、隧道等开展全面安全隐患排查,累计排查地养省道及农村公路4841公里、重点桥梁343座、隧道3座,高边坡、滑坡、泥石流、崩塌、水毁沉陷等重点风险点1044处,共排查出道路隐患点108处,已处治39处。
运输服务扩容提质增效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开通定制客运线路3条、新增车辆76辆,3家定制客运企业对电子客票、动态监控等开展转型升级改造,申报补助资金45.5万元。开通旅游公交专线8辆,创建13个客货邮示范点和4条客货邮融合线路,增加23辆小型液化气运输车。
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组织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培训35期、培训合格2038人,危险化学品运输从业资格培训3期、培训合格236人,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持续提升。指导各县市联合文旅、公安交警部门,对出租车、公交车驾驶员集中培训,共培训4200余人次,着力把出租车、公交车打造为城市流动的一张名片。行业监管持续加强。督促各县市对辖区运输企业营运车辆档案全面排查,建立台账资料,形成完善的“一企一档、一车一档、一人一档”。共摸排全州客货运企业183家,建立车辆档案15959册,建立从业人员档案16303册。积极落实油价补助资金1713.48万元,合理分配农村客运补贴和城市交通发展奖励涨价部分资金2993.2万元。
交通运输执法成效显著
运政执法持续发力。开展客运市场专项整治,依托非法营运布控系统有效实现联勤联动和实时指挥,打击各类非法营运活动。全年通过信息化系统对道路客运领域非法营运、违规经营的车辆进行研判和分析,推送筛选疑似“黑车”9925辆次,检查车辆2793辆次,查扣涉嫌非法营运车辆86辆、非法网约车20辆,查处其余违法违规车辆184辆,批评教育856起,查扣证件735本。超限超载整治给力。开展折达公路“保通畅、保安全”专项行动,利用刘家峡大桥健康监测系统推送信息,精准打击“百吨王”等违法运输行为,持续保持治理超限超载高压态势,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全年累计投入执法人员4200人次,检测货车19800台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243台次,卸(转)载货物总重量9562吨,轻微违法教育放行1263辆,超限率控制在1.8%以内。
非现场执法聚势启力。投资745万元,率先在全省建成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利用非现场治超系统对接刘家峡大桥健康监测系统,抓拍超限超载违法车辆信息,接入全州营运车辆3800余辆,极大提高了交通运输执法的效率和准确性,开启了临夏智慧交通管理新篇章。查处S106线超限运输违法车辆82辆,精准度达100%,超限运输车辆比重总体下降52%,“预警+现场”同步治超工作已初见成效。水上执法不断加力。重点时段、重点假日、庙会期间,在州海事指挥中心、各重点渡口码头、重点水域和巡航艇蹲点值守,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全力维持游客秩序,全州未发生一起水上安全事故、未接到一起水上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