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谋划强化项目论证储备 从严监管规范资金管理使用
管好用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支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去年以来,临夏州严格对照中央、省级衔接资金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规定,下功夫、出实招,抓谋划论证、抓培训督导、抓绩效管理、抓规范实施,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持续提升项目资金规范管理使用水平。
一是抓谋划论证,把好资金安排“方向盘”。坚持成熟一批、入库一批、实施一批的原则,每年10月份开始指导县市谋划论证下一年度项目,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的程序,不断健全完善县级项目库。严把资金安排使用关,乡村申报的入库项目和拟实施项目由县市组织相关行业部门进行可行性、合规性审查,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审定后入库或下达实施,在此基础上,州委、州政府分管领导组织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发改、民委、林草等部门对县市年度项目库建设、衔接资金项目计划开展了2轮次集中联审,坚决杜绝“负面清单”项目入库,严防超范围使用和违规使用资金问题发生,为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打好了基础、做足了准备。2022年县级项目库储备项目1909个、概算投资106.96亿元,安排实施实施村社道路硬化、小型水利、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到户产业奖补、务工奖补等项目789个,2023年年初县级项目库储备项目1647个、概算投资110.83亿元,第一批中央和省级资金安排实施项目391个。
二是抓培训督导,守牢资金监管“责任田”。制定印发《临夏州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及项目实施工作规范》,从资金使用方向范围、县级项目库建设、项目实施、公示公告、绩效管理等方面的规定要求进一步进行了梳理细化,为基层依法依规管理资金、实施项目提供了遵循依据。会同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组织县市行业部门和乡镇干部900多人,举办全州财政衔接资金管理使用培训班,对县级项目库建设、财政衔接资金管理使用、绩效管理、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系统录入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和标准要求进行培训解读,进一步明确了政策导向、厘清了工作程序、提升了业务能力。强化跟踪督导,县市项目计划审定印发后,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实行周报制,项目开工后,对项目建设和资金支出月报制度,在资金支出的关键时间节点实行日报告、日通报、日调度,向县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发送工作提醒函、督办函,督促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支出进度,确保项目建设有序稳步推进,资金支出达到序时进度要求。
三是抓绩效管理,打出资金效益“组合拳”。在建立县级项目库、编制年度衔接资金项目计划时,会同财政部门指导县市科学合理测算项目资金需求,规范设定项目资金绩效目标,经县级相关行业部门审核、财政部门批复后,与年度项目计划一并下达,并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公告公示。加强绩效运行监控和项目绩效评价,按照年初制定的项目资金绩效目标,对项目建设和资金效益发挥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绩效目标执行不到位、落实有偏差的及时整改。督导县市聘请第三方评价机构,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了中期绩效评价,对发现问题全面进行整改落实。各县市在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使用中的绩效评价认识明显提高,领导关注、部门重视、实施单位建设规范、监控及时到位已经成为全州衔接资金项目管理中的共识。国家资金绩效考核组对临夏州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是抓规范实施,绷紧资金使用“警戒线”。认真落实州级监管责任,从明确责任、加大整合力度、项目信息共享、精准施策、严格程序、强化监管、执纪问责等方面加强对财政衔接资金项目的监管。年度县级项目库和项目计划向州纪委监委和省上报备,在州、县、乡、村四级全方位公开公示,确保项目资金阳光操作、公开运行,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加强项目实施管理,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和公示公告制,紧盯年终国家绩效评价程序、指标要求,对县市项目库建设、计划编制、项目前期准备和项目建设进展、资金支付情况开展多轮次联合督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交办、限期整改,保障了项目实施程序规范、过程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