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线引领 放大节日效应 临夏州全面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深走实
临夏州境内有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07处,其中国家A级旅游景区42处,是我国西部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五一”黄金周期间,临夏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为重要抓手,聚焦“融”的导向,强化支持、抢抓机遇,持续擦亮“花儿临夏·在河之州”旅游品牌,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推动各民族群众文化共享、经济互嵌、社会交往、心理交融。
一是提前布局,抢抓“五一”旅游热潮。举办“游花儿临夏·品河州味道”临夏州助力天水文旅文艺演出及展示展销活动,并赴北京、江苏、西安等地参加研学旅行主题推介活动,全面宣传临夏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情;联合瀚像文化摄制《漫游河州·时空之径》创意文旅宣传片和《花儿临夏·在河之州》纪录片,策划组织2024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黄河流域九省(区)第二届农民篮球邀请赛、郁金香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等42项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8条线路入选“诗意田园·陇上乡遇”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游客提供更加深入、周全的文旅体验;对标升级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道路、停车场、标识牌、观景台、旅游厕所、文化长廊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重要路口卡点配齐全域旅游导览图,在高德、百度地图新增完善58个旅游景区点坐标定位,定制免费旅游公交线路,切实增强旅游便捷度和承接能力;邀请“大眼吃遍天”等网红达人开展“达人带您游临夏”踩线活动,发布抖音、视频号短视频,微博、今日头条图文共50余条,累计播放、阅读量达1000余万,有效宣传了临夏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汇的深厚人文底蕴,营造全州齐心喜迎“五一”节日氛围。
二是科学部署,提升“五一”经济效应。以“新浪山”文化为文脉,按照“一域一特色、一县一品质、一村一风格、一景一韵味”的发展思路,创新打造“西北洱海·避暑胜地”——刘家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美景天成·花儿王国”——松鸣岩省级旅游度假村、“地质奇观·十万佛国”——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化石秘境·亲子首选”——和政古生物化石文化旅游区、“旧城老巷·都市迷宫”——八坊十三巷文化街区、“脱贫印记·幸福家园”——布楞沟景区六大核心景区,创造县域独特的消费场景和需求,有效盘活当地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等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由典型示范向整体推进、全域提升拓展,让景区及周边各族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围绕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的实际需求,评定20多家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星级农家乐并连续五天举办“河州味道”文旅美食街区活动,组织开展服务行业节前管理行业培训,启动运营太子山峰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中心、观光廊道、停车场三大功能区,推出“向花都出发”花车巡游、全民彩虹跑、万人大合唱音乐会等形式新颖、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产品,“花儿临夏·在河之州”旅游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五一”假期,全州累计接待游客404.76万人次、同比增长21.57%,旅游花费15.79亿元、同比增长24.66%,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9万余人,带动3.7万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旅游业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有效促进各族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在旅游发展中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共同体。
三是精心谋划,丰富“五一”文化内涵。赋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三个意义”,着力打造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展示窗口和体验场,通过节庆活动以更加鲜活、更加柔性、更加真切的方式,展现临夏脱贫攻坚的历史巨变、大禹治水流淌千年的黄河文化、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团结故事。以牡丹为纽带,联动宁夏吴忠、河南洛阳、山东菏泽、湖北襄阳、四川彭州、安徽亳州、河北邢台、山西太原、陕西咸阳等市举办“盛世牡丹耀中国”活动,打响叫亮“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的紫斑牡丹之乡美誉,创新发展牡丹文化产业,厚植文化自信根基。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组织开展临夏市牡丹文化嘉年华、永靖县郁金香花儿歌手大赛、和政县高原梨花会、康乐县烧烤美食文化节等形式多样、内容精彩、寓教于乐的大众活动,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临夏花儿、河州贤孝、河州平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旅游景区精心打造彰显多元地域文化、鲜明民族特色的实景演出和沉浸式民俗体验活动,在胭脂湖畔上演“打铁花”非遗秀,在八坊十三巷、古生物化石主题创意园、法台山、大墩峡等景区设置场景式“微剧场”,文旅剧《花开临夏五千年》和《遇见牡丹》光影秀火爆出圈,旅游成为各民族文化互鉴互学、发展成果共建共享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是凝魂聚力,赓续“五一”精神文脉。依托胡廷珍烈士纪念馆、布楞沟村村史馆、肋巴佛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以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旋律,组织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践行者——牙含章生平事迹展”、“唱红色经典 做强国青年”红歌传唱等活动,莲花镇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广场上青少年读书声郎朗,向游客和本地居民诉说着苦难与辉煌的红色征途,更为青年指明方向,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思想根基。利用“五一”小长假,多馆联合推出文博亲子游活动,组团打卡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青韵砖雕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等地,领略临夏多彩的地质文化,感受生命的奇迹、历史的遗韵。持续推进2024年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文化旅游专项工作,济南市历城区博物馆举办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科普展,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科普盛宴,加强了黄河流域博物馆文化交流,促进黄河文化传承发展。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内涵,组织开展一系列有温度、接地气、聚人气的欢庆“五一”主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全州上下广泛宣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罗宏平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心、专心、匠心”的“三心”法宝激励着广大劳动者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去,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刘家峡水电站追溯、感悟新中国水电事业发展的伟大历程,推动“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和“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