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齐家文化博物馆馆长马海林
齐家文化孕育推动了华夏文明的成型
——访齐家文化博物馆馆长马海林
“齐家文化的发现,是史学界和考古界的重大发现,证明以临夏地区为核心的黄河上游地区,从4000多年前起不但有人类活动了,而且还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近日,齐家文化博物馆馆长马海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齐家文化距今约4300年—3500年,因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首次在广河县齐家坪发现而得名。洮河、大夏河流域是齐家文化的分布中心,位于核心的临夏地区不但是最早发现齐家文化的地方,也是齐家文化遗址最为丰富的地方,特别是最早发现的广河齐家坪遗址,是甘肃省文物工作队较大规模发掘的齐家文化墓葬群之一,临夏地区是齐家文化的命名地和发祥地。
据介绍,齐家文化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地区,处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过渡交汇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中亚文明与华夏文明交流的通道和桥梁。
“齐家坪遗址出土陶器、铜器和动植物等遗存研究表明,齐家文化吸收、发展、传播源自欧亚大陆不同区域的文化和技术传统,是史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参与者。”马海林告诉记者,永靖县大何庄齐家早期文化遗址出土的马下臼齿﹐经碳素断代并校正,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000年,经鉴定与现代马无异。马的驯养,无疑让齐家文化遗址中的新疆和田玉、东南海滨贝饰物、西亚近东的权杖文化等异域文物有了多元文化交融地的核心交通动力资源解释。
齐家文化玉器是我国史前三大玉系之一,齐家文化先民接受东方玉器崇拜观念,同时吸收来自西亚的青铜文化,开发、利用西北丰富的透闪石玉料资源,大量生产了礼器、工具两种功能的玉器,种类以璧、琮、璜(多璜组璧)、环为大宗,还有刀、斧、铲、锛、钺、凿等,内涵丰富、品种繁多、工艺精美,在中国玉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齐家文化各处遗址出土的陶器、玉器、铜器、骨器、石器等文物来看齐家文化时期的社会形态,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别强,文化辐射面特别广、存续时间持久。
齐家文化是“青铜高科技”的创造者及研发者,也是“青铜高科技”的传播者,生产力水平已进入青铜时代。马海林告诉记者:“永靖的秦魏家遗址,还有武威的皇娘娘台遗址,都发现了大型墓葬,里面随葬了玉璧及很多石璧,东乡上湾出土的七璜联璧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体积最大的齐家文化玉璧。此外,齐家文化时期的制陶业和种植业十分发达,目前发现的陶器不仅品类繁多,而且造型独特,甚至很多陶器已经有了表达复杂意义的刻符、彩绘、堆纹和有特殊意义的盖子。它的文化内涵已达到史前社会最高阶段,已处于文明社会前夜,因此很多学者都主张齐家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华夏文明起源的社会基础。”
马海林表示,齐家文化是东亚的农耕文明与中亚、西亚及其他周边区域的青铜游牧文明在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交融形成的一种复合文明,因其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特殊重要的地位,使临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最早成型地,是实证中西文明交流汇聚地、中华民族商贸流通中转地、各民族多元文化交融地的核心资源,是丝绸之路之前的“彩陶之路”“青铜之路”“玉石之路”和“海贝之路”上的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