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解读|临夏市“一朵花”何以开出亿元财富?深度聚焦牡丹铺就的富民产业之路

来源:临夏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5-19
字号:
收藏

临夏牡丹再次亮相央视荧屏,魅力花都河州紫斑牡丹、玫瑰花卉产业前景令人振奋!5月17日19:00,由临夏市委宣传部、临夏市融媒体中心协助拍摄的《一朵花开出亿元财富》在央视财经频道(CCTV-2)《生财有道》重磅播出,整整24分钟专题宣传推介临夏牡丹通过挖掘牡丹花文化的内涵,不断拉长牡丹产业的链条,大力催生“花经济”,让牡丹“绽放”出绚丽的产业之花,同时也向全国观众展示紫斑牡丹穿越千年,鲜花、美景、夜经济、独特的文旅资源,产业化、差异化、特色化文旅带动共富等内容,从一朵花到全产业链,临夏市让牡丹精彩“绽放”,也让河州牡丹这张“名片”被更多人所熟知。


在采访前期,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组数次在临夏市进行了一系列调研走访,多次深入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王坪村、河州味道文旅美食街、文创企业等地,实地了解牡丹产业、玫瑰产业、文化发展、花卉产业带动致富等,聚焦亮点,进行宣传推介。浪牡丹、唱牡丹、喝牡丹、吃牡丹、家家户户种牡丹,经典建筑、衣着服饰、餐饮美食、特色产业、文化活动,处处都有牡丹的印迹……该节目把临夏人热爱牡丹的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对临夏市紫斑牡丹种植、牡丹籽油及牡丹花蕊茶的研发、牡丹文创产品开发,牡丹鲜花饼、牡丹慕斯等系列产品制作全过程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推介,从一朵花到牡丹产业,河州牡丹形成了整套的全产业链,不仅让人们尽享牡丹花开的美艳,乐享牡丹嘉年华,又能通过精深加工,将牡丹元素融入到产业之中,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各行各业,致富一方百姓。

清朝诗人吴镇曾感叹“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临夏牡丹又称河州牡丹、河州紫斑牡丹,因其花瓣基部有明显的紫色斑点而得名,有着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一代又一代临夏人的努力下,经过归圃驯化,目前共培育出花色各异的紫斑牡丹品种300多个,使原来红白两色、单瓣的野生紫斑牡丹演变成具有9种色系、重瓣千瓣的牡丹,在西北牡丹品种群中独树一帜,驰名中外。眼下,大夏河百里牡丹花开正盛,枹罕镇王坪村、江牌村等地的牡丹、芍药即将绽放,河州大地被无数牡丹装点成了人间仙境。当四海游客都聚焦临夏观赏盛世之花时,以牡丹元素为核心、经过精深加工而形成的全产业链条,也在惊艳着世人。花可赏、籽榨油、蕊制茶、瓣制饼……在临夏市,国色天香的牡丹衍生出了众多特色产品,围绕牡丹产业打造了全产业链业态,让这朵“富贵之花”升级为“产业之花”。




牡丹是河州的特色,牡丹产业也是临夏倾力发展的特色产业,与区域特色一脉相承。近年来,临夏市依托百里牡丹长廊和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以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为发展定位,成立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牡丹分中心,加快建设世界牡丹种业资源圃,研发牡丹鲜切油用、药用养生产品,全产业链发展紫斑牡丹产业。目前,牡丹、芍药等花卉种植面积达到6000余亩,百里牡丹长廊,万亩牡丹画卷,还有遍布城市各处的牡丹园以及星罗棋布的农家小院牡丹,让临夏市成为名副其实的牡丹之城。牡丹籽油、花蕊茶、鲜花酱、鲜花饼、精油等为主的牡丹深加工产业,正在临夏兴起。如今,河州牡丹这张金灿灿的招牌文化名片已然成为临夏市弘扬优秀文化、促进多产融合、提升城市形象、对外招商引资、幸福广大群众的重要平台!

△ 万亩牡丹画卷效果图

△ 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项目(三期)效果图

2023临夏市牡丹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临夏市城市IP“花儿”正式发布,“临夏牡丹源”品牌计划也正式启动,临夏市以“种子芯片”的智慧理念,挖掘牡丹源的文化基因,传播牡丹文化+产业价值,助力牡丹农文旅创新融合。与此同时,正在建设当中的临夏市牡丹产业园项目达产后每年能够向社会提供紫斑牡丹组培苗20万株、紫斑牡丹种苗(三年生苗)20万株,年出售四季观赏牡丹(盆栽)3.6万盆;年提取牡丹精油1000千克、牡丹纯露1950吨、牡丹籽油500吨、烘焙食品1000吨,年新增收益可达 1600万元以上……这些都让我们看见了市委市政府深耕牡丹产业的决心和信心以及河州牡丹产业欣欣向荣的未来!


近日,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全国花卉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规划内容包括发展形势、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6个部分。值得高兴的是临夏牡丹在规划中明确被提到。国家级层面的发展规划让未来的临夏牡丹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未来,临夏市将以《全国花卉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为政策契机,将全力推动花卉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