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冠绝陇上的牡丹之城

来源:民族日报 发布时间:2023-05-05
字号:
收藏

进入5月,临夏州的紫斑牡丹陆续盛放,惊艳大西北,百里牡丹长廊游人如织。清朝诗人吴镇曾感叹“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如今被五彩斑斓的紫斑牡丹装点的临夏,每年举办为期1个月的牡丹文化月活动,深深吸引了各地游客。


牡丹文化传承至今

临夏牡丹又称河州牡丹、河州紫斑牡丹,因其花瓣基部有明显的紫色斑点而得名,有着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相传,文成公主进藏和亲路过临夏住在炳灵寺时留下数株牡丹,经过千百年繁衍发展,也留下了家家户户种牡丹的习俗。据考证,在当地供奉文成公主的寺院里有大量牡丹元素的唐卡图案,在出土的金代墓葬中有牡丹砖雕的纹饰。明嘉靖版《河州志》中有百姓家家户户种牡丹的记载。

实际上,受秦岭地脉影响,在临夏地区海拔约2400米的达力加山和松鸣岩都有野生牡丹存在,过去当地人长期采挖牡丹根作为药材“丹皮”售卖。

临夏人热爱牡丹,把牡丹列为当地花魁。临夏牡丹品种繁多,约300多种,其中以佛头青、观音面、紫朱砂、梨花雪、粉西施、绿蝴蝶、醉杨妃等最为名贵。

临夏人喜欢种牡丹,把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而植入庭院、陪嫁女儿、赠予友人,牡丹也成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寄托。

临夏人喜欢唱牡丹。时至今日,在“花儿”的故乡临夏,在众多的“花儿”曲令中,“牡丹令”最为有名。以牡丹命名的“花儿”曲令还有“白牡丹令”“二牡丹令”等。

如今,在临夏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沉淀下来的牡丹文化已经深入方方面面,无论是绘画、书法、刺绣、“花儿”,还是手工地毯、砖雕、木雕、葫芦雕刻,处处都能见到牡丹的魅力。地方政府因势利导每年举办牡丹文化月活动、牡丹文化论坛、“花儿”演唱会及万名师生画牡丹等活动,将临夏的牡丹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高品质促进大发展

紫斑牡丹是临夏城市园林绿化、城乡环境整治、产业综合开发的优选,从庭院栽培的小天地走向了城市绿化、产业化发展的大世界。

近年来,因为树体高大可以长到两三米高,能开出上百朵花,花色丰富、香味浓郁,紫斑牡丹苗木开始销往北京、山东、河南、贵州、四川、安徽等地。

临夏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西部牧区向东部农区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多变、气候温凉,种植牡丹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牡丹在临夏范围内花期超过3个月,而很多牡丹产区的花期只有20天。临夏地区牡丹花期依地理气候海拔差异从4月中旬开花到7月中旬结束。在海拔1600米的刘家峡库区沿岸4月中旬开花,在海拔1900米的临夏市城区5月开花,在海拔2800米的太子山、莲花山脚下6月中旬开花,7月结束。

在一代又一代临夏人的努力下,经过归圃驯化,目前共培育出花色各异的紫斑牡丹品种300多个,由原来的红白两色、单瓣的野生紫斑牡丹演变成具有9种色系、重瓣千瓣的牡丹,在西北牡丹品种群中独树一帜,驰名中外。1989年,牡丹专家李嘉珏把这些牡丹命名为临夏牡丹,并编著《临夏牡丹》一书进行详细介绍。

专家认为,临夏紫斑牡丹与中原牡丹、江南牡丹、西南牡丹相比,具有更加明显的高品质特性。紫斑牡丹寿命长,株型高大,生长百年仍然开花结籽的植株非常普遍,株高在3米以上、树冠超过3米的植株也不罕见。紫斑牡丹的种子含油率高、品质优,且花型演化程度低,结实率高,籽粒大而饱满。临夏紫斑牡丹研究会曾在积石山县安集乡调研发现,一株百年紫斑牡丹的产籽量达两公斤以上。

目前,临夏地区牡丹种植面积达1.2万多亩,从事牡丹种植、牡丹产品深加工和技术研发的企业、合作社有43家。在紫斑牡丹的综合开发上,主要有药用养生、观赏旅游、食用美容、城市园林绿化美化等方面。

深加工产业正在兴起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粮油安全和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政策激励,临夏抢抓国家乡村振兴和东西部协作机遇,与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各大院校、企业合作,加大对紫斑牡丹的科技攻关,成立了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牡丹分中心,加快建设世界牡丹种业资源圃,研发牡丹鲜切油用、药用养生产品,全产业链发展紫斑牡丹产业,把临夏建设成名副其实冠绝陇上的牡丹之城。

临夏紫斑牡丹的种子油、花蕊茶、叶芽茶、叶芽菜等产品α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E等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牡丹花瓣精油平均提取率为0.94%,最高的是紫斑牡丹(1.25%),最低的是紫牡丹(0.63%)。紫斑牡丹花含有较高的类黄酮成分(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进一步支持了其在高档化妆品中的应用价值。紫斑牡丹花粉中蛋白质含量达35.03%-39.48%,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花蕊和花粉中的角鲨烯含量也很高,分别为每公斤2.73克和1.75克,说明紫斑牡丹具有很高的食用和保健美容价值。

以牡丹籽油、花瓣酒、花瓣茶、鲜花酱、鲜花饼、精油、叶芽茶、美容护肤品等为主的牡丹深加工产业,正在临夏兴起。

临夏牡丹产业正在形成全产业链格局,种苗标准化繁育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产品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专业化发展分工越来越明显,专业品种的选育与推广逐渐加强。

如今的临夏,有开放式牡丹园——大夏河百里牡丹长廊,新建成凤凰山牡丹园、牡丹科技园、牡丹文化公园等,大力实施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南北两山绿化美化香花工程,动员农家乐、机关单位、企业广泛参与种植牡丹,共同绘就新时代临夏万亩牡丹新画卷。

打造河州牡紫斑丹品牌,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使其成为走向全国的桥梁和了解临夏的名片。“佳期有约须趁时,莫作来年看花人”。让我们尽情享受这春光明媚的花季吧!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