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县以牛羊产业撬动乡村振兴大棋局见闻

来源:民族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17
字号:
收藏

从“羊圈牛栏”到“全链兴旺”

——和政县以牛羊产业撬动乡村振兴大棋局见闻



在和政县,标准化养殖场里牛羊成群、一片欢腾。近年来,该县锚定产业兴旺的核心目标,将牛羊产业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链”,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举措持续赋能,让牛羊产业在这片沃土蓬勃生长,奏响了一曲嘹亮激昂的乡村振兴新乐章。

政策“精准滴灌”:

为产业发展注入动能

该县充分发挥政策引领和激励作用,为牛羊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对符合条件的养殖户和企业给予奖补。鼓励各乡镇筛选1至3个养殖基础较好的行政村打造牛羊养殖示范村。对示范户给予多重奖补:新建或改建60平方米以上、具备砖混结构、整洁墙体屋面及羊床等设施的标准化圈舍,可获奖补1万元;引进县内筛选的澳洲白、萨福克、湖羊等优质种公羊(每户限1只),每只享受1500元奖补;示范户按规范使用科学配比饲料、生产绿色优质羊肉的,还可获最高价值1万元的饲料物化补助。一系列政策为养殖户减负赋能,激发了产业发展活力。

牛羊奖补政策似春雨润泽大地,精准滴灌畜牧产业发展的每寸土壤,为养殖户送去实实在在的帮扶。金龙肉牛养殖基地为全县61户“三类户”,每户奖补2头价值2.66万元母牛,政府全部给予全额补助,极大地缓解了他们在产业起步阶段的资金压力。

“政府的这个奖补政策真是太好了!今天我也领了母牛,我们家的养殖规模就能扩大,收入有了更多保障。”城关镇教场村养殖户王建国告诉记者。

基础“提质升级”:

筑牢全链条发展根基

走进梁家寺乡锦牧源良种羊繁育基地“母羊超市”,这里正在为全县56户有养殖意愿的三类户发放基础母羊,村民们说说笑笑,个个喜上眉梢,翘首以盼……签字、领羊、定标,一只只“致富羊”被抱上车。这些母羊均经过严格筛选和检疫,生长快、繁殖率高、抗病力强,能有效提升养殖户的养殖收益。

该基地聚焦肉羊品种改良、品质提升与产业提质增效,现有标准化羊舍8座及饲料库、青贮池等配套设施,采用“政府+合作社+村集体经济+东西部协作”模式,由梁家寺乡大何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设、甘肃锦牧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村集体年保底分红30万元。

“我们的母羊超市已发放母羊1万只左右,目前还在陆续发放中;基地为周边群众提供灵活的就业岗位,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正在逐步扩展规模。”基地生产厂长马永祥说,基地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供应母羊、订单收饲草、土地流转及吸纳务工等方式,降低养殖成本、促进群众增收。

养殖“信心倍增”:

从传统养殖迈向规模发展

和政县始终把发展牛羊产业作为推进产业振兴、促进群众增收的关键举措。通过托养托管等方式,目前已为220多户“三类户”引进西门塔尔良种基础母牛120头、湖羊基础母羊6000多只,为2108家养殖户落实“见犊补母”奖补资金303.6万元。目前,全县有规模养殖场131家、规模养殖户5696户,力争全年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8万头、80万只,出栏6万头、40万只。

梁家寺乡大河家村养殖户戚正忠是政策的受益者,当年分给他的母牛,在7年时间内为他家增收20万余元。有多年养牛经验的他眼光独到,如今积极响应县上政策,已在家中养了20只羊,“借着政策的东风,我会继续扩大规模,把养殖当成事业来干,到今年底争取翻两番!”政策的扶持让养殖户们吃下了“定心丸”,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县牛羊规模养殖场达142家、规模养殖户达5635户。

链条“延链强链”:

科技赋能激活全产业活力

和政县积极推动牛羊产业向精细化、智能化迈进,不断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走进丝路优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化屠宰设备有条不紊运转,身着无菌服的工人配合智能分拣设备,将精细分割好的肉品快速包装入冷链箱。作为山东济南与甘肃临夏东西协作的重点示范单位,致力于打造从“一棵草到一条链”的牛羊肉全产业链体系,构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全国辐射”的营销体系,通过“联农带农”机制,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就业机会和稳定的销售渠道,帮助166户农户实现增收,创造了360个就业岗位。

该县还通过科技创新,建成畜牧产业数据运营中心,将356养殖合作社及50头以上存栏养殖户纳入大数据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

如今,和政县的牛羊产业从传统养殖迈向智慧养殖,从粗放经营走向精细制造,从单一环节向全产业链发展。和政县将继续在牛羊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