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绿美生态建设的动人乐章——临夏州强化上游担当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述评

来源:临夏州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5-08-19
字号:
收藏

城市里,“园在城中、绿满街巷”,牡丹长廊绽彩、口袋公园添趣,30万株苗木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成实景;道路旁,见缝插绿栽花,太子山沿线花海绵延,环西一路等成生态致富线,三级管护护绿植长青;水域间,刘家峡水库水质优越,牛津河修复焕发新颜;全域内,干旱山区造林固土,水源涵养区封育提质,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我州深刻认识到自身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地位,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核心,全力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奏响了一曲守护绿水青山的动人乐章。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守护绿水青山家园

我州深知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在行动上雷厉风行。在污染防治方面,大力推进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减少冬季燃煤带来的污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全州各县市积极响应。临夏市在2024年计划完成“农村煤改电”改造5786户,截至当年12月,完成率达99.6%;积石山县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对集中安置点的8099户楼房实施集中供暖,1916户平房采用清洁能源取暖;广河县祁家集镇朱家坪村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完成清洁能源改造3108户……2024年,临夏州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冬季清洁取暖项目进入冲刺收尾阶段,为我州空气质量改善注入强大动力。

作为提升林草覆盖率的重要举措,秋季植树造林活动如火如荼开展。我州积极组织各方力量,在适宜区域播撒绿色希望,力争林草覆盖率达50%以上。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不仅能有效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还能为野生动植物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绘就绿色发展画卷

黄河干流临夏州段河长124公里,作为黄河流域关键的水源涵养区与补给区,我州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生态保护行动。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保护责任体系。各级河湖长、林长认真履职,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河湖、林草资源保护中的问题。在“绿满临夏”行动推动下,陇中地区生态保护、湟水河永靖段缓冲带生态修复、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多点开花。2024年12月,黄河(临夏州段)成功入选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河湖,这一成绩有力证明了我州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上的显著成效。

我州坚持“南养水源、北保水土、中建廊道”的总体布局,围绕城镇面山、公路沿线及河库两岸等重点区域,积极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上半年,完成营造林14.96万亩,让大地披上绿装;道路绿化美化712公里,一条条绿色长廊在临夏延伸;治理水土流失115.77平方公里,有效提升了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奠定坚实基础。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擦亮蓝天白云底色

我州多管齐下,全面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和面源污染防治。在工业污染防治上,严格环境准入门槛,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督促企业升级环保设施,实现达标排放。针对燃煤污染,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力度,整治燃煤锅炉,加强煤质管控;针对机动车污染,加强尾气检测,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交通管理;在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加强对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的管控,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垃圾等行为。

在水源保护与治理上,我州完成39个水源保护区划定,为水源地筑起坚固防线;完成874个排污口整治任务,从源头上切断污水入河通道。积极推进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农村环境整治,让土壤环境总体保持稳定。一系列举措下,我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均为100%,实现一河清水奔下游。

坚决整改生态环境问题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我州制定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报告整改《实施方案》,将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单位与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一体推进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督察整改为契机,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为从源头上防范环境违法行为和污染问题,我州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和环境承载能力,制定差异化环境管理措施。健全风险隐患排查和执法监管机制,加强日常巡查与专项执法检查,对环境违法行为“露头就打”,形成强大震慑,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守护好我州的绿水青山,让这片土地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临夏力量。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