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生态环境厅成功举办“辐安使命-2025” 甘肃省辐射事故综合应急演习
为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中国核安全观,认真落实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10月30日,由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张掖市人民政府承办的“辐安使命-2025”甘肃省辐射事故综合应急演习在张掖市甘州区成功举办。生态环境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副司长罗建军,生态环境部西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分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树丛,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鑫,张掖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永刚出席观摩。

本次演习结合甘肃省放射性物品运输、探伤作业活动日趋频繁的监管实际,模拟因突发地震导致运输中钴-60Ⅱ类废旧放射源源罐螺栓断裂和放射性废物洒落、野外探伤临时储源库1枚铱-192Ⅱ类放射源失控两起重大辐射事故叠加场景,共设置3个阶段24个演习科目。演习综合应用空中、陆地无人监测系统等前沿技术,搭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监测体系,通过指挥体系统筹、流程调度把控和分要素演习展示,着力提升多部门、多领域、多层级应急监测处置协同作战能力,努力构建新时期新形势下大跨度、多场景、信息化应急响应新模式。

本次演习坚持立足实战、真演真练、务实高效的原则,参演单位涵盖省、市、区三级辐射应急组织和重点监管企业,全面展现了甘肃省面对复杂辐射事故背景下的综合应对处置能力。一是场景联动,演习要素综合全面。演习模拟极端自然灾害条件下两类辐射事故叠加场景,除设置生态环境、公安、卫健部门常规演习科目外,另增加消防部门源库加固救援、气象和地震监测应对等非辐射应急动作,达到了检验预案、磨合机制、最大限度锻炼队伍的演习目的。二是政企协同,应急响应迅速有效。演习梯次启动企业、区、市、省四级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程序,各级政府、各部门应急力量分工明确、响应及时、处置科学,企业深度参与先期处置、现场警戒、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收贮等工作流程,体现了多级多方联动、组织协同高效的应急响应水平和处置能力,为进一步理顺应急接口、优化响应流程进而推动辐射安全责任落实提供了有效的实践经验。三是科技助力,智能设备协同高效。演习充分运用高科技应急设备,启动多套巡测机器狗、无人机,通过现场实时画面传输、监测数据和热力图展示等途径,强化智能设备与人力协同作战,进一步缩短响应时间、提升处置安全性,为指挥部科学、迅速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罗建军副司长在演习点评中指出,本次演习组织周密、场景逼真、响应迅速、处置有力,充分体现了甘肃省在辐射应急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扎实成效。同时,重点强调了指挥、程序、协同、技术、设备、作风等6个方面对构建综合、科学、高效应急体系的特殊重要性,并从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底线思维,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常备不懈,注重总结凝练、持续加强改进等方面对下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生态环境部西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组织西北、西南有关省份专家组成评估组,对本次演习开展全程指导评估并给予高度评价。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以此次演习为契机,以练为战、砥砺精兵,进一步完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持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准备水平、强化部门协作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为切实守牢核与辐射安全底线、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应有力量。

生态环境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西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陕西、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厅(局),省直相关部门,各市州、兰州新区和甘肃矿区生态环境局等110余人现场观摩;省、市、区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中核清原环境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兰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共计100余人参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