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气象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源:临夏州 发布时间:2019-11-24
字号:
收藏

临州办发〔2012199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临夏州气象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部门,省属驻临各单位:
     
《临夏州气象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州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二年六月十九日

 

                                                                     临夏州气象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气象工作回顾和存在的问题
     
(一)十一五气象工作回顾
      ——
预报预测领域逐步扩展,气象服务效益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州气象部门按照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气象服务理念,狠抓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坚持以服务为中心,不断改善服务形式、更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气象服务。全州共发布各类专题、重大社会活动保障、三情服务材料1900多期,发布雷电、冰雹、霜冻、大风、暴雨等预警信号226次。为各级党政领导组织安排工农业生产、指挥防灾减灾提供了决策依据,为全州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气象工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临夏州50周年大庆、中国人民解放军94189部队重要军事活动、全国第二届黄河三峡龙舟赛、积石山县30周年县庆等重大气象保障服务中受到中央、省、州领导和来宾好评;在暴雨、暴雪、霜冻、高温等灾害性天气服务中,效果显著,社会各界反映良好,各级领导满意;在舟曲抢险救灾气象服务中为政府科学部署防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和各单位及广大群众的高度评价。
     
两个体系建设的步伐。针对全州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产业化经营基地的发展思路,开发了《花椒种植与生产建议》、《马铃薯播种期预报》、《玉米播种期预报》、《小麦拔节期冻害的识别》、《霜冻对小麦的影响及防御》、《春小麦拔节期进程预报》、《温棚蔬菜温度的差异及温湿度的调节》、《双垄沟播玉米中期田间管理要点》、《口蹄疫发生发展气象条件分析及未来趋势预测》等决策服务产品,受到地方党政领导及农业部门的高度赞扬。与州植保站联合发布《临夏州2010年玉米螟发生气象条件预测》、《临夏州2010年蚜虫发展气象条件预测》,开创了与地方其他部门联合开展气象服务的先例。通过电子显示屏及时发布各类农情信息,受到了各级政府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赞扬。与州电信公司联合建立的农情、灾情手机短信发布平台,极大地拓宽了气象服务的渠道,服务效果十分显著。
      ——
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显著,通信能力、综合探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是气象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最快的五年。一是建成自动气象站数据应用平台,提高了区域自动站监测能力,实现了观测业务由传统人工观测向自动遥感的转变。二是信息网络发展迅猛,气象资料及信息运用宽带网上传下达。三是建成地面卫星接收站、等效多普勒雷达应用平台和州、县可视化天气预报会商操作应用平台,提升了天气预报水平,特别是中、短期重大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天气过程,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9210”(卫星气象综合应用业务)工程正式投入业务使用,州、县两级气象部门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卫星联入了全国的卫星广域网,实现了气象数据的实时高速交换。已全面建成了省-4M宽带的SDH高速专线数字电路网络、州-2M宽带的SDH高速专线数字电路网络。建成了省--县天气预报电视会商系统,实现了远程可视化天气会商、可视化会议和远程培训。这些现代化项目的建设,对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0年年底,已建成7个自动气象站,49个区域气象观测站(2要素站38个,4要素站5个,6要素站6个);安装了闪电定位仪、紫外线观测仪;建成了中规模卫星地面接收站、新一代卫星数据广播接收系统(DVB-S)FY-2D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全州气象台站视频监控系统;州局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建成了连接移动、联通、电信等各大运营商的12121自动语言答询系统。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极大地促进了业务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的提高。
      ——
气象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州气象科技工作在省气象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国局《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不断推进气象科技体系建设,坚持科研与业务相结合,科研为业务服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全州气象部门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已完成省局及州上的科研项目有《临夏州灾害性天气短期数值预报释用研究》、《临夏州城市环境气象服务研究》、《临夏州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研究》、《临夏站观测资料均一化研究》、《气候变化对临夏经济社会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临夏州短期气候预测服务系统》、《基于冰雹模型释用的临夏冰雹预警系统》等7项。获省、州科技进步二、三等奖6项。积极鼓励业务人员运用新技术,总结工作经验,发表科技论文,对发表论文者均给予奖励。近年来,全州业务人员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20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其中,《甘肃临夏地区低温冻害成因及防治探讨》一文被甘肃省科协与临夏州科协联合评定为优秀学术论文并予以表彰;《临夏州近十年复种作物农业界线温度研究》一文被临夏州委组织部、临夏州劳动人事局、临夏州科协联合评定为优秀学术论文,受到表彰奖励。
      2009
年临夏州气象局推荐的科研项目《临夏州短期气候预测服务系统》入选甘肃省气象局2009年度的科技推介会参赛项目。
     
加大业务系统开发力度,是全面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按照省局的要求,高度重视业务系统建设,本着应用先进技术和方法、体现本地特色、边开发、边应用、边检验、边完善的原则,将已完成的项目及时投入业务运行,为业务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为预报预测准确率和业务能力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进了全州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
     
引进和开发的自动站综合应用平台区域站综合应用平台临夏州气象局精细化预报自动评分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业务工作中,提高了资料获取的质量、效率和准确度;2007年开发的临夏州气象台预报预测综合应用平台2008年开发的临夏州气象台特色预报应用平台县级综合业务平台2009年引进的“Rewise集合预报业务系统已在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9年开发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专业气象服务系统2010年开发的专业气象服务系统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已投入业务运行。
      ——
气象台站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十一五期间,在甘肃省气象局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800多万元,先后对永靖、康乐、广河、东乡4个县气象局和州气象局实施了综合改善。新建工作用房1278平方米,辅助用房1166平方米;维修改造工作用房1978平方米、围栏1190米,修建护坡约300立方米,硬化绿化院坪约10000平方米,台站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极大的激发了职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为临夏气象事业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
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州人工影响天气规模不断扩大,增雨防雹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防灾减灾取得明显成效。开展作业的县(市)从2个增加到6个,作业高炮数量从2000年的13门增加到20门,主要布设在粮食主产区。十一五期间,全州7个县20个炮点累计实施防雹作业1169点次、耗弹18435发,有效保护农田100万亩,减少经济损失2.2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45。面对复杂的天气气候,全州人工高炮防雹显现了十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影作业有力地抵御了冰雹造成的灾害,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全州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的安全和丰收,将保护区内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充分发挥了人影工作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的作用。2009年临夏州政府与各县(市)政府签订了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任务目标责任书。责任书确定在全州范围内新建130个乡镇气象工作站、13个标准化炮点、9所中小学的防雷示范工程、108个电子显示屏、27个区域站、2530名人员组成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全州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人才强局战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气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通过上派下挂、岗位轮训、交流学习、继续教育等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了符合事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十一五期间,有15人入选全州气象部门一线高级专门人才1人入选省局青年优秀人才3人入选一线高级专门人才;3人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十一五末,全州气象部门有研究生3人,占职工总数的3%;本科32人,占职工总数的36%;专科29人,占职工总数的32%;中专20人,占职工总数的22%;其他6人,占职工总数的7%。全州在岗人员中副研级高级工程师达5人,占职工总数的6%,工程师49人,占职工总数的54%
      ——
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基层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得到推进。气象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形成了反映时代特征、具有临夏特色的气象文化和气象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临夏州气象局晋升为省级文明单位,被临夏州委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和政、东乡、广河县局晋升为州级文明单位,永靖、康乐2个县局为县级文明单位;和政气象局被评为全国气象部门局务公开先进集体和文明台站标兵称号;和政、东乡县局为一星级气象台站;罗天时、邓吉录、吴进祥、张应祥、马培明同志获省人事厅、省气象局全省气象部门先进工作者;全州测报人员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有16人次荣获中国气象局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气象服务能力还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其次,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气象服务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第三,缺乏发展所必需的人才,尤其是业务服务和管理的骨干人才十分匮乏。第四,气象机构和队伍不健全,结构性矛盾突出,职工收入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第五,气象探测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整体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气象事业发展主题,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气象预测预报为核心,综合气象探测业务为基础,推动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提升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紧密结合临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需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全州气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实现十二五期间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按照省局党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改革创新、需求牵引、统筹兼顾、转变方式、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紧密联系全州气象部门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强基础、调结构、提素质、树形象、抓服务、促效益的发展思路,努力开创新时期全州气象事业新局面。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和为农服务体系,打牢公共气象服务的基础;优化事业结构,合理配置增量资源,健全气象管理机构,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从业人员水平和台站现代化水平,强化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社会舆论氛围,树立气象部门的良好形象,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凝聚事业发展的合力;以需求推动气象工作领域的拓展,以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促进气象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集中力量完成当前急需且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工作,为实现全州气象部门十二五奋斗目标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三)主要目标
      “
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临夏州气象事业四个能力的建设。不断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按照科学布局、需求牵引、优化结构、完善体制、突出效益的要求,基本建成满足需求、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气象现代化体系,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保障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实现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重点提高临夏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能力;不断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系统,进一步减轻冰雹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创新服务形式和手段,建成以花椒、啤特果、马铃薯和中药材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产品气象服务系统,为发展三农产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全面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促进临夏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福祉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主要任务
      (
)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构建和完善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加快州、县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深化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丰富新农村气象服务产品,完善农村气象信息发布手段,提高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和覆盖能力。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领域,提高服务针对性。向社会提供数字化、精细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综合实力。
     
(二)强化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进一步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重点是强化政府主导、政府投入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预案,落实灾前防范机制,强化气象灾害评估体系建设,完成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防御规划,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三)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
     
提高对气候变化事实的认识,关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气候生态资源详查,构建气候生态资源监测网,建立气候生态资源信息库,开展气候生态精细区划,为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服务;开展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以及基础设施、大型户外设施建设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四)强化气象灾害预测预警能力
     
以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和预测预警精细化水平为核心,完善基于短时临近预报的气象灾害应急预警响应系统,提高对冰雹、暴雨等重大气象灾害及洪涝、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衍生灾害的预测预警及评估能力以及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故、重大社会活动气象应急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完善气象综合监测和信息网络体系
     
突出行业和社会需求,优化气象监测布局,丰富气象监测内容,强化气象监测能力,构建满足气象灾害和气候生态资源监测的高分辨、高精度、全天候、全方位的综合监测体系。建设气象高速无线通讯网络和移动卫星通讯网络,建设全州气象信息分布式存储与共享系统,实现气象综合信息安全高速传输、高效处理、高效服务、有效管理以及移动应急响应信息无缝隙对接和共享,满足气象服务需求。
     
四、重点项目建设
     
围绕全州气象事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按照甘肃省气象局和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十二五期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有:
      (
)气象为农两个体系建设
     
建设内容:在农业主产区、特色农业产业区建设光、热、水等气象要素实时监测网络。主要涵盖玉米、冬小麦、马铃薯等主要作物,以及大棚、苗圃、花圃、双低油菜、花椒、啤特果、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建设8个覆盖全州的自动土壤水份观测站,为州县气象部门配备快速土壤水份测墒仪;建设覆盖全州各乡镇的区域自动气象站,截至2009年底,已建立49个,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77个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覆盖全州各乡镇的238个电子显示屏、500个大喇叭,实现气象为农服务信息、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培训130名青年气象协理员、1000名青年气象信息员,为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队伍保障。
     
规划2011—2012年完成硬件设施,2012年底前完成指挥系统建设,2013年汛期投入正式运行。
     
投资概算:自动土壤水份观测站建设资金需100万元,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需资金231万元,电子显示屏建设资金需166.6万元;村村通大喇叭建设资金需50万元,培训青年气象协理员、青年气象信息员需资金20万元。总计567.6万元。
     
预期效益:积极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使服务产品更加精细化和多样化,可以进一步增强气象为临夏州三农服务的时效性、针对性。
      (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工程
     
建设内容:在临夏市建设一部713数字雷达;在包括东乡、广河、永靖三县的干旱区建设23个自动监测站;加密现有人工防雹点,新建10个标准化人工防雹点;建立州、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和州县市、县市作业点通讯网;每个县市配备火箭发射装备各1套(指挥、作业车辆1台,火箭装载架1具),扩大人影移动作业规模;更新现有作业点高炮。
     
规划2011—2012年完成硬件设施,2013年底前完成系统建设,2014年汛期投入正式运行。
     
投资概算:713数字雷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需投入资金2500万元;干旱自动监测站建设需投入资金287.5万元;标准化人工防雹点建设需投入资金80万元;州、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开发需投入资金120万元;县市人影作业点通讯网建设需投入资金70万元;移动火箭发射装备需投入资金96万元。总计3153.5万元。
     
预期效益:该工程实施后,全州的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将愈加完善,应对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度提升。
      (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体系工程
     
建设内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我州属甘肃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之一。全州现有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34处,给全州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为切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拟建34个地质灾害观测点;建设高分辨率卫星资料接收终端,实现风云2-D、风云2-E、中巴资源卫星等空基监测信息的接收,强化对全州地质灾害的监测手段;建设各类监测资料的汇集处理平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产品发布共享平台;建立各类监测资料的质量控制系统。
     
规划在2011—2012年完成地质灾害监测点的建设以及相关业务平台的开发,2013年投入业务运行。
     
投资概算:地质灾害观测点建设需投入资金68万元;空基地质灾害监测资料接收终端设备2套(1套运行,1套备份)10万元;各类监测资料汇集处理平台、质量控制系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开发升级需投入资金26万元。总计104万元。
      
预期效益:全州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成后,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全州34处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状态;依托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及气象部门现有的自动气象观测网络,建设临夏州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该工程实施后,全州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方面的能力将有大幅度提升。
      (
)各流域汛情(面雨量)实时检测系统
     
建设内容:在各主要流域每10公里建设一个自动雨量监测站,总计16个;在各主要水库、塘坝建设自动雨量监测站,总计18个;建立全州各主要流域及重点水库、塘坝汛情实时监控系统,实现全天候监控。
     
规划在2011—2012年完成地质灾害监测点的建设以及相关业务平台的开发,2013年投入业务运行。
     
投资概算:主要流域自动雨量监测站建设需投入资金48万元;在各主要水库、塘坝建设自动雨量监测站需投入资金54万元。总计102万元。
     
预期效益:实现全州各主要流域及重点水库塘坝的汛期监测及预警,最大限度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
)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内容:修建气象影视演播大厅和制作室,购置气象影视制作设备1套,培训影视演播、制作人员,建设影视中心到广电局的光缆传输线路,建设涵盖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的气象预警信息、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声讯电话12121的升级改造。
     
规划2012年完成硬件设施、人员培训,2013年正式投入运行。
     
投资概算:演播室设备购置:100万元(包括摄像机、蓝箱、灯光、吸隔音、主持实景、机房装修等工程建设费用等);制播室设备:19.8万元;其他设备:10万元;架设专用光纤:5万元(约5公里);声讯电话12121的升级需投入资金30万元。总计164.8万元。
     
预期效益:气象影视作为气象传媒的重要类别,对于反映和彰显气象传媒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典型意义。完成全数字高标清兼容的新闻信息采集系统和节目制作系统的建设(演播室系统和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为电视观众提供全新的、专业的、权威的电视气象信息服务,对于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和促进全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建设内容:在太子山、莲花山、松鸣岩建设涵盖降水、气温、湿度、植被、自然生态发育等方面的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站;在永靖县太极岛建设黄河三峡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站;在刘家峡库区建设水土流失治理自动监测网;在槐树关建设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点。
     
规划2011年完成硬件设施,2012年投入正式运行。
     
投资概算: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站建设需资金150万元,黄河三峡湿地生态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站建设需资金100万元,刘家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自动监测网建设需资金40万元,槐树关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点建设需资金20万元。总计需要资金310万元。
     
预期效益:实现太子山、莲花山、松鸣岩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实时监测,为永靖黄河三峡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数据保障;为刘家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槐树关水源地等重点工程提供科学的决策服务材料。
      (
)高速公路安全保障体系工程
     
建设内容:在康临高速、兰郎高速公路沿线建设10个自动气象站,主要监测项目有降水、风向风速、能见度、路面温度、气温;建立高速公路气象安全保障业务系统,发布高速公路气象预报产品,构筑高速公路安全保障工程。
     
规划2012年完成硬件设施及业务平台建设,2013年正式投入运行。
     
投资概算:自动气象站建设需要资金100万元,高速公路气象安全保障业务系统开发需资金5万元,购置设备需资金10万元。总计115万元。
     
预期效益:该工程建成后,可以大力提升高速公路安全保障水平,有效应对强降水、浓雾、道路结冰等气象灾害及塌方、泥石流等气象次生灾害,切实提高高速公路安全运营。
      (
)节能减排气象业务系统建设
      
建设内容:先期在临夏市各主要小区建设10个左右的自动气象站,在此基础上研究临夏市冬季供暖期间的气象要素变化,结合供暖期内空气质量情况,建立节能减排气象业务系统。该业务系统建成后,可根据每日的气温预报,为供暖企业提供燃煤需求建议,以此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规划2012年完成硬件设施及业务平台建设,2013年投入正式运行。
     
投资概算:自动气象站需建设资金30万元;完成节能减排气象业务系统需20万元,其中系统开发15万元,设备购置5万元。总计50万元。
     
预期效益:节能减排气象业务系统的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该系统的建设为确保全州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
     
(九)人才体系建设
     
严格控制队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学历结构。树立新的用人理念,不为所有,但为所用;不拘一格引进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创造人才施展才能的条件;强化岗位培训,三年内对所有人员至少轮训一次;加大人才交流的力度,积极开展轮岗交流、上挂下派交流、跨县局交流,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发挥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在业务科研中的领军作用,强化对业务技术岗位的考核,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争取每年至少有1人入选高级工程师;选拔5名优秀人才,经过重点培养,使其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能进入科技前沿领域或具有省内领先水平;加强基层台站业务人员培训,下功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预报、测报技术的优秀预报员、测报员。到2015年,全州气象职工队伍中力争有2名博士、4名硕士和20名左右的学士。
     
(十)台站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总投资4833.10万元,主要建设临夏州防灾减灾指挥中心、临夏气象大厦、永靖县、和政县、康乐县气象防灾减灾大楼;临夏州局供水管网、排污管网、供电系统改造维修,康乐县局、永靖县局排污管网改造维修;为广河、康乐、和政三县局及州局配备交通工具,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
、贯彻落实局站分离的发展思路,为事业发展创造必要的硬件环境
     
根据省局有关局站分离的发展思路,结合临夏实际,依托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三分之二的台站实现局站分离的目标,建立健全临夏市、临夏县和积石山县气象机构。
      ——2012
年建设临夏州防灾减灾指挥中心。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临夏市等县区没有气象机构的现实已经严重影响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临夏气象事业的发展。因此成立临夏市气象局,建设防灾减灾中心,同时建设一部713数字雷达,进一步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提升科技服务含金量迫在眉睫。
      ——2012
年建设康乐县防灾减灾大楼。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康乐县气象局探测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实施局站分离,建设康乐县防灾减灾大楼,实现观测站搬迁,才能有效缓解气象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2012
年建设永靖县防灾减灾大楼。近年来,永靖县地方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新规划和建设了新城区。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永靖县新城区建设防灾减灾大楼已迫在眉睫。
      ——2013
年建设临夏气象大厦。根据临夏州局党组关于临夏气象事业未来3-5年发展思路,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实现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目标,规划建设临夏州气象大厦,为事业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2013
年建设和政县防灾减灾大楼。目前,和政县气象局地处城郊,公共气象服务在时效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了能够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服务产品,很有必要在县城建设防灾减灾大楼。
      2
、逐步完善台站配套设施
      2011
年实施州局供水管网改造维修。州局职工生活用水为自打井水供水,大肠杆菌严重超标,影响职工健康。
      2012
年实施州局、永靖局排污管网与市政管网的对接。
      2013
年实施康乐局排污管网与市政管网并网。州局、永靖及康乐局的污水排放没有接入市政管网,影响了自然环境。
      2013
年实施州局、永靖局供电系统改造。州局及永靖局内供电系统线路严重老化,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实施供电系统改造,消除供电隐患,为事业安全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014
年实施永靖县气象局供水管网改造维修。永靖县气象局现用供水管网接在相邻的铁路分局,供水管网年久老化,水量小,亟需改造维修。
      3
、解决基层台站交通工具,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由于部分台站没有交通工具,已无法适应事业发展和工作要求。随着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开展,区域自动气象站、电子显示屏、村村通大喇叭等设备需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维修维护,因此为台站配备交通工具是高效开展业务工作所需,是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2012—2015年期间,为广河、康乐、和政以及州局配备交通工具,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十一)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提高科技创新支撑基础业务工作的能力
     
紧紧围绕气象业务、服务和现代化建设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气象科学技术难题,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业、畜牧业、交通等气象服务,为全州气象事业的发展和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努力争取承担地方科研项目、省局科研项目,鼓励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建立州级科研资金投入机制,培养和提高州、县两级的业务科研水平。
     
(十二)建立健全气象行政执法、行政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以州级为主,县(市)配合的专兼结合、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气象行政执法体系;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气象行政管理体系。大力普及气象法律法规知识,加强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
     
(十三)努力推进气象文化建设
     
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全州气象部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保证各项改革和发展部署的顺利实施。加强新时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法治教育,推进局(站)民主管理进程;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述职述廉述学制度,保证广大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规范从政行为,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的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继续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创建工作的内在质量。构建学习型部门、创新型部门,使学习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进而提高部门人员的基本素质,焕发创造活力。重视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宣传,努力在社会上塑造良好的气象人形象。积极争创星级气象台站文明标兵台站。全州气象职工共同努力,使管理更加科学和民主,工作生活环境更加优美,职工生活更加殷实,精神面貌更加昂扬,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五、保障措施
     
(一)争取各级政府对气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把气象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在组织管理上,州、县分别成立由政府领导和气象部门领导及有关部门组成的气象事业十二五规划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建立和完善州县政府和州县气象局分管领导具体抓、州县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抓、全州气象部门全力抓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规划项目实施细则和具体管理办法,用责任到人、项目建设目标管理的机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三)争取项目立项,强化项目管理,确保投资效益。按照计划牵头、项目库管理的原则,对建设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强化项目实施的跟踪管理和追踪问效。对所有建设项目,从可行性论证到完成、投入运行的各个环节坚持国家和所在地规定的程序,环环紧扣、加强监督检查、健全所有手续、自始至终注重项目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确保项目的投资效益。
     
(四)坚持统筹集约,多方筹集资金。继续贯彻广开渠道、多方筹资的原则,强化国家气象事业与地方气象事业的统筹协调,强化国家投入与地方补助的统筹协调。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加强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采取一次投入,一步到位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发挥好各类建设资金的总体效益。
     
(五)坚持依靠科技、人才强局战略。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努力建设多支研究方向明确、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研团队。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共享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实施人才强局战略,为临夏气象事业发展和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六)坚持一流目标,和谐、科学发展。认真研究影响和制约临夏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从战略层面和全局角度分析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各个方面存在的不协调、不适应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