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夏州“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临夏州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1-05
字号:
收藏


临州办发〔2021〕102号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临夏州“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门,州直及省属在临各单位

    《临夏州“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州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1231

  

 临夏州“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形势挑战

 

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甘肃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州委州政府《关于振兴教育事业的意见》,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全州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对甘肃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协调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教育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教育基础不断夯实,主要指标显著提升,为建设“美丽”新临夏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是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响亮地提出坚持“一切利益为教育让路”,把有限的资金优先保障教育事业,教育发展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成立了州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振兴教育事业的意见》,形成了“州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的教育工作格局。

二是立德树人有效落实。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七一”“国庆”“抗战胜利纪念日”等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千校万生学党史、感党恩、明志向”红色研学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组织编印《临夏州爱国爱党爱家乡资料汇编》,引导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重视体育教育,分阶段开展中华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加强劳动教育,通过开辟植物园、蔬菜种植园和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掌握实用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三是教育脱贫成效显著。持续落实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强化“政府控、学校保、家长送”的控辍保学工作措施,建立“双线四级”“八包八到位”制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联控联保工作格局,全面做到了决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精准落实各项资助政策,为全州30多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资助保障,充分发挥了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作用。

四是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增量普惠,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5年的74.4%提高到95.4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5年的74.8%提高到97.92%;高中教育提质增效,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5年的60%提高到81.24%;职业教育突破发展,形成了以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为龙头、州职业技术学校和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为两翼、县市职校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特殊教育持续推进,建成临夏县、东乡县特殊教育学校;终身教育不断发展,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8.5年。

五是教育改革纵深推进。深化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划定招生最低控分线,按计划、按分数、按政策阳光招生,职普比达到4:6。借助厦门、济南、北京等地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合作办学力度,面向全国高薪聘请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东乡县石化中学、永靖县黄河中学校(院)长。引进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永靖县产教融合示范园项目,加快推动校地融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新局面。

六是师资队伍持续强化。组织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对全州高中学校班子进行调整优化。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招聘补充教师1.1万名,教师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教师待遇,推行州直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提高中高级教师职称岗位结构比例,近1万名教师评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班主任补贴,每年召开庆祝教师节大会,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通过国培计划、省培、州培等项目,累计培训教师20.04万人次。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初步建成了一支符合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

七是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坚持乡村以“两类学校”建设为重点,城镇以适应城镇化发展和易地搬迁人口集中的需要为重点,筹措资金5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500多所,新增学位11.27万个。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3所,省级一类幼儿园27所,标准化幼儿园18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永靖县移民中学创建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永靖中学、临夏回民中学、康乐中学创建为省级实验特色高中,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为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生机比由12:1提高到8:1,“宽带网络校校通”学校达到1201所、覆盖全体中小学,“优质资源班班通”教室达到11639个、占90.6%,“网络空间人人通”注册人数达到23万名,占64%,建成临夏州智慧教育云平台。

八是合作交流广泛深入。依托“三区”支教计划,每年兰州、酒泉、武威100多名优秀教师到我州支教,加强了两地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东西协作,厦门市480名优秀教师到我州开展支教活动,临夏州2490名校园长、教师前往厦门开展学习交流。碧桂园集团建成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免费教育、订单培养。通过结对帮扶,与兰州市教育局合作,连续三年开办永靖中学兰州班;与兰州职教园区合作,向临夏州倾斜提供中职学位;康乐县与江苏南通建立了长期的教育合作交流机制;东乡县民族中学与西北师大附中联合举办致远班,东乡三中与兰州市二十八中联合举办宏志班;北京实验学校与临夏市合作办学。启动实施“援教顶岗”项目,全省8所师范类院校的3353名大学生来我州进行支教活动,助力临夏教育事业发展。

二、形势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教育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综合研判,“十四五”时期,我州教育处于多重政策机遇的叠加期、促进现代化的起步期、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弥补发展短板的突破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缩小差距的窗口期。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州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够契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学前教育乡村保教质量不高,城区学位供给不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低,三分之二的学校分布在山区,规模小、条件差,仍然存在新的辍学风险;学校布局不尽合理,难以适应城镇化发展步伐,学生逐年增长,学位严重不足,“乡村弱、城镇挤、择校热”问题依然存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缓慢,应用程度低;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编制缺口大;重点大学录取人数不多,大多数学生被大专、高职院校录取,教学质量依然不高;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双师型教师紧缺,县市职业学校普遍规模小、办学条件差,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不足;教育体制还不健全、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学校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思路及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州教育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以下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设“六个临夏”为奋斗目标,全面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振兴教育事业的意见》,坚持一切利益为教育让路,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全州教育发展行稳致远、教育系统和谐安定、教育品质不断提升,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追赶超越和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工作全过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2.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需要,为教育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3.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坚持改革创新。立足教育州情,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育交流合作,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解决发展难题和短板,充分激发教育活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5.坚持依法治教。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切实保障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和广大师生合法权益,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6.坚持统筹推进。统筹城乡、区域和校际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规模、结构、功能协调发展,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统筹谋划学校发展,坚持学校硬件建设与内涵提升并重,有效提升教育整体水平。

三、发展思路

以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为宗旨,以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为中心,以办“美好教育”为品牌主题,以继续做好固基强本、控辍保学为重要基础,以布局调整、资源配置为突破口,以狠抓常规、精细化管理为着力点,以交流合作、开放办学为活力,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根本,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为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协调发展。

四、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州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重要指标力争达到全省中等水平,高质量发展举措落到实处,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到2035年,建成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布局基本合理,城市学位得到保障,教育体制基本健全,实现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丰富的优质教育,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1.学前教育。到2025年,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全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以上。每个县市至少创建1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5所省级一类幼儿园。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分担普惠性学前教育成本的机制普遍建立,全面落实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幼儿园保教质量全面提高,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机制基本形成。

2.义务教育。到2025年,创建一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大幅提高,全面完成巩固控辍保学成果任务,目前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129所,计划新增21所,五年后达到150所,全州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进一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力争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3.高中教育。到202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职普大体相当,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完成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和高考改革,明显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各县市达到每10万人建成一所高中的要求,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元,本科一批上线率力争到达30%以上,本科二批上线率力争达到70%以上,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4.职业教育。推进“技能甘肃”落地见效,积极申报建设省级“双高”(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优”(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院校项目,完善横向融通、纵向贯通培养体系,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早日竣工并投入使用,各县(市)以现有职业教育资源为基础,逐步构建一县一校一中心格局,满足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实现州委“不让一个两后生没有一技之长流向社会”的要求。

5.特殊教育。不断扩大随班就读规模,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重视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到2025年,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初步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方式,力争让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合适的特殊教育。

6.民办教育。进一步健全民办教育激励引导和规范管理机制,引导社会资金重点发展非义务教育,建成临夏市清华园民办高级中学,逐步落实各种扶持政策和措施。到2025年,民办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特色日渐突显,办学质量逐步提高,建成一批水平和质量较高的民办学校。

7.终身教育。到2025年,继续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充分发挥开放大学培训功能,开展多方式教师培训,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8.教师队伍。到2025年,全州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城乡教师资源基本实现均衡配置,幼儿园、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以上,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到20%以上,幼儿园师生比达到1:20、小学师生比达到1:16、初中师生比达到1:11、普通高中师生比达到1:10,形成一支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的教师队伍。

序号

项目指标

省定目标

州级目标

备注

1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96

98


2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7

98


3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5以上

90


4

省州优质园(州级一类园以上)比例(%)

20


5

达省级示范性、特色普通高中比例(%)

20


6

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人)

2000


7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0.2

9.5


8

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

16


9

两个只增不减额度(亿元)

60


10

学生、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

95


11

普通话普及率(%)

86

82


表1:2025年临夏教育发展重要指标

 

第三章  主要任务

 

“十四五”期间,紧紧围绕教育高质量这个主题,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建设,把立德树人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教育规划、强化学校管理,不断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全过程,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地位,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强化中小学学科德育渗透,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实施思政课教师全员轮训计划,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整体建设水平。

2.重视学生身心健康。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相关要求,大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成长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良好氛围。聚焦班主任、心理教师、学科教师三个重要环节,完善全体教职员工齐抓共管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工作体系。不断拓宽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长渠道,强化生命教育、挫折教育、青春期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学科教育、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对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管理、跟踪管理、链条管理。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及家长学校交流沟通平台,充分发挥妇联、共青团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健全医教协作、警校合作、联合预警、社会协同工作机制。

3.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工作格局。加强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推动建立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或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配合学校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统筹发挥校内外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丰富校外教育内容和形式,鼓励开展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活动,探索中小学社会实践、特长培养、研学旅行等方面与社会力量开展合作,强化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衔接。推进建设一批中小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示范性研学旅行基地。构建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将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4.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坚持“五育”并举,实施“五大行动”(德育铸魂行动、智育提质行动、体育健身行动、美育熏陶行动、劳动提能行动),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深化课程改革,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学生创新项目。开齐开足上好体育美育课,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创建体育特色项目。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持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进校园,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计划,加大体育美育教师补充力度。积极争创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美育特色校、体育特色校。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开展劳动教育,把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实践情况、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劳动习惯,提升学生劳动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创建“文化传承”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二、优化各类教育,创新教育改革

1.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启动学前教育强师计划,不断补齐教师缺口。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完善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机制;加快城市新增人口、流动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切实保障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健全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制度,保障普惠性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保教质量,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加快实现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充分发挥质量评估对保教实践的科学导向作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为。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抢抓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大好机遇。通过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项目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城区扩容,新建、扩建、改建、整合学校,提高学位供给能力,全面消除大班额现象;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达到150所以上,打造“乡村温馨校园”,提高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全面巩固“控辍保学”成果,严防新的辍学和部分复学学生再次辍学现象的发生,严格落实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联控联保机制,加强考核考评力度,进一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3.普通高中特色提质。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加强课程基地建设,促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推进与新高考改革相适应的高中教学改革,探索高中教学改革新模式,完善普通高中发展性评价体系,形成与高等院校招生改革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全州普通高中年度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对高质量普通高中进行奖励。全面实施高考改革,强化国家相关政策研究,促进高中教育特色提质发展。

4.职业教育夯基创优。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构建“一县一校一中心”格局。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合署办公,由县(市)长任主任,统筹资金,搭建培训平台,办好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建成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新校区(文旅学院),积极申报建设省级“双高”院校,高职教育要创新特色发展,积极申办本科专业。建成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永靖产教融合示范园,办学规模达到1万人以上。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和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创建“双优”学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建立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合作机制,构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职普融通培养体系。建成2所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3所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7个中职现代化实训基地。推进职业教育校企深度融合,共建产学教一体化实习、实验、实训平台与基地,协同开展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5.特殊教育融合全纳。深化特殊教育改革,积极兴办残疾幼儿学前教育机构,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实行十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健全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附设特教班为补充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提高吸纳能力,应纳尽纳。帮助残疾学生掌握生活生产技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健全送教上门机制,提高送教上门质量,特殊教育实现全覆盖。加强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建设,在20万人口以上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逐步形成从小学到高中阶段教育较为完备的特殊教育体系。

6.终身教育开放共享。完善不同学历层次教育的纵向衔接机制,确保人人有享受终身教育的平等机会。补齐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开放大学薄弱环节,办好城乡老年教育。按照全省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搭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平台,推行“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实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不同类型教育学习成果互认衔接转换,形成终身学习性社会。

7.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机制,完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管理制度。依法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同等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师生合法权益。促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临夏市创办一所有特色的民办高中,盘活民办高中学校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支持民办学校创新办学机制和育人模式,完善民办学校评价体系,持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

三、加强队伍建设,激发教师发展活力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在教师资格准入、招聘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环节中优先考虑。健全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2.实施教师培优行动。制定出台《临夏州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办法》《河州“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评选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临夏州教育教学专业性人才评选认定管理办法》《临夏州卓越师资培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积极建设学校研训中心、县(市)教师发展中心、州级高端师资发展中心与校长、教师发展学校。做实校本研训,提升全体教师教育教学基本素养;全力做好县(市)培训,开展5年一周期、360课时的全员培训;着力做精做优州级培训,实施培训项目品牌孵化行动;全面落实高端国培省培,发挥名优校长、班主任、教师示范带动作用,构建起“国培省培作示范、州培作领航、县培作全面、校本作全员”的教师培训工作格局。加大外派挂职、离岗培训与引进名校长、名师工作力度,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搭建师资梯度攀升机制。加强中小学校长和名师队伍建设,培育造就一批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优秀人才队伍,并予以资金补助。

3.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科学测算学生底数,精准预判师资需求增量,提前做好教师编制争取工作,精心做好教师招聘工作,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临夏从教,形成优秀人才从教、教好优秀人才的局面。通过公开招聘、特岗计划等渠道,继续加大中小学教师补充力度。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制度,盘活用好现有教师资源。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落实职级薪酬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施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城镇、川塬区校长和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轮岗交流,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全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人员职称与学校教师职称兼容互认。

表2:2025年全州专任教师队伍学历指标

序号

指标内容(占比)

目标(%)

1

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

98

其中本科及以上占60

2

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

70

3

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

90

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占3

4

普通高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

95

其中研究生以上占15

5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

95

其中“双师”型教师占45

6

省州县(市)教师名优特及县级以上骨干教师

15

四、统筹布局推进,优化资源配置

各县(市)结合实际,精心制定发展规划,对接州上规划,采用动车原理,永靖县、临夏市率先带动,康乐县、和政县、广河县和临夏县紧跟加快,积石山县和东乡县奋起直追,形成帮扶带、追赶超的局面,凝聚整合合作力量,形成一盘棋思想,共同推进临夏教育发展。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统筹考虑城市建设与发展、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及进城、流动人口变化趋势,目前城区学位不足已凸显,加上全州各学段学龄生每年按8%递增,每年新增2100人左右,要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每年新增2100个学位,满足学生逐年增长需求。按“三办”方式,即加大投入办好县市教育园区,重点建设临夏市与临夏县结合部教育园区,在城镇新建扩建一批学校,增加学位供给能力,学校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竞争态势;集中力量办好乡镇寄宿制学校,整合乡村教育资源,着力解决上学远、规模小、质量不高的问题,辐射带动周边小规模学校;高度重视办好必要的教学点,解决部分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的问题。落实城镇住宅小区和老城区改造配套幼儿园规定,依法扩建和新配建学校。实行州县(市)教育专项规划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学校严格按照同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布局位置进行选址建设。采取名校帮扶弱校、名校托管弱校、名校与弱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到2025年实现全州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表3:临夏州2021年9月份各县市6—15岁人口统计表

县市

6-15岁合计

2005年9月1日-2015年8月31日出生

6岁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

13岁

14岁

15岁

临夏市

42083

4830

4924

4771

4669

4430

4259

3904

3761

3314

3221

临夏县

66666

7825

7820

7780

7741

7396

6859

6175

5581

5051

4438

康乐县

56434

6306

6503

6446

6268

6129

6013

5807

4994

4191

3777

永靖县

23777

2599

2691

2550

2497

2491

2337

2222

2189

2152

2049

广河县

61627

7746

7659

7421

6937

6471

6216

5763

5323

4435

3656

和政县

42357

5094

5290

5100

4806

4604

4309

3938

3419

3045

2752

东乡县

80888

10112

9667

9537

9310

8472

8240

7604

6861

5976

5109

积石山县

50249

5649

5751

5733

5687

5371

5082

4806

4490

4067

3613

合计

424081

50161

50305

49338

47915

45364

43315

40219

36618

32231

28615

 

表4:临夏州2021年9月份各县市0—5岁人口统计表

县市

0-5岁合计

2015年9月1日-2021年8月9日出生

3岁以下

3岁及以上6岁以下

临夏市

26250

11035

15215

临夏县

40139

17285

22854

康乐县

30014

12561

17453

永靖县

16243

6932

9311

广河县

40047

17564

22483

和政县

25512

10851

14661

东乡县

53018

23318

29700

积石山县

27520

11910

15610

合计

258743

111456

147287

 

五、提升信息化水平,赋能教育智慧发展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一步夯实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中小学所有班级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快智能化教学终端建设,包括电子书包教室、STEAM教室、创客教室、VR/AR/MR实验室等创新教学环境。大力推动临夏州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实现省、市、县、校四级教育云平台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通过枢纽接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以协同的方式向全州提供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开展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和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幼儿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使所有专任教师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创建信息化示范校,以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破解农村学校教育发展难题,补齐农村教育短板,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乡教育振兴步伐,最终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目标任务。

六、加强合作交流,借鉴成功经验

我州各县市与济南市各区县建立区县(市)间、临夏州州直学校与济南市市直学校建立教育结对帮扶关系,开展教研支持、教师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充分发挥济南市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临夏州广大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造就一批具有崇高教育理想与追求、较强研究与创新能力,在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校长队伍,进而带动全州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聚焦服务“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战略,融入兰西城市群,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的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格局。积极与北京市、厦门市、南通市、兰州市等教育先进地区学习与交流合作,加大合作办学力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助推我州教育发展。

七、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

1.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教育生命力意识,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狠抓质量的浓厚氛围。修订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与绩效评价办法,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个别辅导、复习、评价等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认真开展好“五课”教研活动,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长出来等方式,大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课程整合和建设应用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努力使学生学习能力、毅力、方法得到提高,养成善学、爱学、好学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2.强化管理改革。始终把“五项管理”作为“小切口、大改革”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细,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在“三提一保”(提高课堂教育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保障服务时长)上下功夫,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力度,规范办学行为,彻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学生、教学、教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规章制度,强化学校管理,加大制度执行力,促进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持续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规范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全面推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以州直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全力推动各县市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深入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依法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3.抓特色教育促内涵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抓特色教育,促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在质量、精细、特色、创新发展上下大功夫,把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上,注重精细化管理,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着力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能力、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5年努力,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内涵发展新模式,全面提升办学品位。

八、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

充分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挖掘本地区的传统文化,移植先进的外来文化,形成本校的特色文化,真正融合发展成为学校文化的软实力,实现“文化立校、品牌树校”,发挥学校环境熏陶人、形象影响人、精神感化人、行为养成人、课程教化人的作用,用强大的文化力量,带动学校追求卓越,形成特色品牌,促使学校从制度管教向文化兴教转变,不断攀升教育发展的制高点。落实《临夏州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方案》,通过总体规划、分批试点,自主申报、逐校培育、予以补助、分年验收、挂牌表彰等办法,形成各具特色的“三风一训”和校旗、校徽、校歌等文化标识,到2025年创建百所“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带动全州学校文化建设上台阶、成品牌、有影响、全覆盖、创特色,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程,到2025年,全州普通话普及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组织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实施“童语同音”计划。开展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建设,到2025年,全州建成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70所、州级示范校220所、县级示范校440所。

九、实施“十大重点项目”,改善办学条件

“十四五”期间,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补齐城镇学校、两类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短板弱项,统筹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城区学位紧张问题,改善学校师生学习生活条件,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州计划实施1104个教育项目,规划总投资112.86亿元。其中,学前教育74个项目,投资8.86亿元;义务教育252个项目,投资42.84亿元;普通高中教育13个项目,投资16.51亿元;职业教育9个项目,投资24.92亿元;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3个,投资1.2亿元;教师培训项目3个,投资0.98亿元;智慧校园和信息化建设项目96个,投资4.72亿元;教师周转房和温暖工程建设项目317个,投资2.26亿元;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项目10个,投资9.5亿元;中小学厕所建设项目327个,投资1.48亿元。

表5:“十四五”临夏教育“十大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总投资(亿元)

主要内容

1、学前教育建设项目

8.86

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74所,建筑总面积15.13万平方米。

2、义务教育建设项目

42.84

新建或改扩建东乡县东乡八中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52所,建筑总面积84.76万平方米,购置配备各类教育设备等。

3、普通高中建设项目

16.51

8县市新建或改扩建高中11所(其中和政新建第二高中、临夏市新建清华园高级中学和河州中学,同时改扩建8所普通高中),建筑总面积24.12万平方米;临夏中学实施三期工程项目,新建艺术楼、多功能厅、西校门及附属工程,建筑总面积1.8万平方米;临夏回民中学建设艺术楼和操场,总面积3.7万平方米,同时完成附属设施。

4、职业教育建设项目

24.92

建成投资5.8亿元,9.78万平方米的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新校区(文旅学院);建成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永靖产教融合示范园;建成投资7.5亿元,13.1万平方米的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在全州7县市(除东乡县外)规划新建改扩建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建设项目,新建校舍建筑总面积20.45万平方米。逐步构建起“一县一校一中心”格局。

5、特殊教育建设项目

1.2

州特殊教育学校新建综合培训楼1幢,面积0.8万平方米;积石山县和康乐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1所,建筑总面积1.8万平方米,同时完成配套附属工程。

6、教育培训项目

0.98

改扩建临夏州培训中心,新建临夏市教师培训中心,和政县新建教育教学研究创新基地,建筑总面积0.9万平方米。

7、智慧校园与信息化建设项目

4.72

全州8县市各建设数字智慧校园网;建成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智慧校园;永靖县和东乡县8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购置配备录播教室3个、创客实验室各2个,理化生实验室,安装计算机2400台,电子书包屏幕教室设备30套,智慧课堂、数字化校园信息化设备及音美体器材、图书等,最终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目标任务。

8、劳动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9.5

在全州8县市各新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项目1个(其中和政县新建1所投资5.98亿元的和政县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同时配备劳动教育设施设备;新建临夏中学和改扩建临夏回民中学劳动实践基地。

9、周转房与温暖工程建设项目

2.26

在和政县和东乡县的5所中小学新建教师周转宿舍330多套,建筑总面积1.2万平方米,同时完成设备等配套设施;和政县和临夏县的312所中小学幼儿园实施温暖工程。

10、中小学厕所改造项目

1.48

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卫生厕所327所,新建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

   第四章  保障措施

 

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全面加强党委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成立临夏州“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抓党建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党员多、规模大的学校建立党委,支部建在年级组,党小组建在学科组;学区中心建立支部,小学建立党小组,民办学校必须建立党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活动方式创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把意识形态工作融入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教育教学的各环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确保学校各类思想文化阵地传播党的声音,确保党的领导在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领域实现全覆盖。

2.强化依法治教。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加快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教育法治实施机制和监督体系。加快形成法治化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政府统筹、部门合作、上下联动的教育执法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和举办者权益。各学校要以学校章程为统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治理结构,依法保障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和教职员工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3.保障经费投入。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重要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投入机制,按照“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将教育财政拨款增长和使用情况,逐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做到“应助尽助,应贷尽贷”,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牢固树立勤俭办教育的思想,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规范、改进各类学校的财务管理,加强项目管理,特别是建设项目资金的管理。加强对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使用管理,教育经费要向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和困难群体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禁挪用、截留、挤占教育专项经费。加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制度,完善监督机制,预防和查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确保经费安全。

4.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州县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生和学校安全工作,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制度机制,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守好安全底线,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强化安全管理,统筹做好意识形态安全、校园安全和学生身心健康工作。落实“一岗双责”,行业部门“三管三必须”职责,逐级传导责任压力,明确工作任务,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学校安全工作格局。积极构建学校“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范体系。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完善疫情防控和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提升广大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防范技能。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着力整治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环境,有效遏制和防范涉校涉生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广大师生提供安全、安心、祥和的学习工作环境。

5.强化督导教研。充实调整州县(市)两级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切实配齐配强督学力量。加强学校综合督导和政府履职行为的督导评估,切实发挥好督导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制定教育督导和督学工作经费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畅通督学进出渠道,促进督学专业成长,全面发挥督导效能。州县(市)教研室配齐配强专职教研员,各级各类学校要健全由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兼职教研团队,努力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充分发挥教研人员的专业引领作用。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多形式、多渠道展示教育发展成果,扩大教育规划的社会影响力,最大限度凝聚助推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形成全社会更加关注教育、支持教育的新局面。构建支持教育发展的多方联动新机制,凝聚州县(市)各部门及群团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教育发展合力。建立教育行政决策智库,成立多方专业咨询委员会,吸纳多学科的专家参与教育决策,组织开展区域教育发展研究,开展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检测,为教育决策提供支撑。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理解、帮助和支持,努力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7.推动规划落实落地。县(市)政府要把“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本规划制定各自“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和年度检测,并及时发布通报。规划执行情况主动向同级人大报告,接受政协、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将本规划确定的各级指标纳入州政府各部门、各县(市)和教育行政部门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明确问责对象与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聚焦规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完善推进措施,形成更为具体的落实方案,推动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附件:临夏州“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

 

临夏州“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为全面实施临夏州“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使规划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推进临夏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成立临夏州“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邵志刚  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副组长:马  超  州委常委、副州长

成  员:罗  建  州委编办主任

        马福华  州发改委主任

张小林  州教育局局长

马海俊  州科技局局长

尤登洲  州公安局副局长

董秀芳  州民政局局长

戚志远  州财政局局长

马义文  州人社局局长

        车文平  州自然资源局局长

马永福  州生态环境局局长

        马国全  州住建局局长

宗玉良  州农业农村局局长

郭维安  州文旅局局长

张丰忠  州卫健委主任

崇尚豪  州审计局局长

马得祥  州市场监管局局长

刘国顺  州应急管理局局长

马宏海  州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雷继英  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部署、协调、指导、推进临夏州“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实施工作,决定有关重大事项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教育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张小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陈杰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州教育局负责规划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共同推进临夏州“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落地落实。


        文件下载:临夏州“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pdf


        解读链接:《临夏州“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解读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