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标题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
9月8日至13日,州政协2025年第二期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在甘肃敦煌文化学院举办,州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卓、孔令义及部分州政协委员、机关干部职工50人参加。
此次培训紧扣新时代政协工作新要求、新任务,将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紧密结合。理论教学环节,邀请省政协、敦煌文化学院、酒泉市委党校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敦煌文化等进行专题授课。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走进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张晓娟委员工作室、莫高镇协商议事室等地,沉浸式感悟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交流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经验做法。
参训学员一致认为,培训班主题鲜明、组织有序、内容丰富、学风严实,达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的目的。今后将立足自身实际,传承发扬“坚守大漠、敢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履职质效,努力把在敦煌汲取的文化力量和精神滋养转化为做好政协工作的强大动力,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临夏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9月9日,积石山县妇联在刘集乡团结村举办的为期10天的手工编织技能培训班圆满落幕。此次培训不仅让50名农村妇女掌握了一技之长,更通过“培训+订单”的模式实现技能与就业无缝衔接,既为妇女增收开辟新路径,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巾帼动能,以扎实成效彰显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担当。
为破解农村妇女“就业缺技能、增收缺门路”的难题,县妇联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精准对接妇女需求与市场导向,将手工编织技能培训作为“赋能妇女、助力振兴”的重要抓手。培训前,妇联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团结村调研,了解妇女就业意愿和当地产业特色;培训中,邀请资深编织讲师采用“理论讲解+手把手教学+成品点评”的方式,从基础针法练习到实品制作,全程耐心指导,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培训期间,妇女学员们积极性高涨,课间相互交流技巧、课后主动练习巩固,结业时均能独立完成合格编织作品。
“光有技能不够,还要帮大家把作品变成收入!”县妇联始终将“实效”作为工作落脚点。为避免培训“一阵风”,妇联提前对接手工制品工厂,深入沟通产品需求、质量标准及合作模式。结业仪式现场,工厂负责人详细说明收购价格、交货周期及结算方式,妇女学员们结合自身时间灵活报名,现场签订35份长期供货订单协议,促进妇女就业率达70%。“以前在家只能照顾孩子、干农活,现在学会编织还能接订单,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真是太感谢妇联了!”学员李大姐拿着刚签的订单,脸上满是笑容。此次订单签订,不仅让妇女们的技能“变现”有了保障,更构建起“培训赋能—订单牵引—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培训一次、就业一人、增收一户”的目标。
乡村振兴,妇女是“半边天”。此次手工编织培训是县妇联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县妇联将持续聚焦妇女技能提升与就业增收需求,围绕家政服务、电商直播等领域,开展更多“接地气、有实效”的技能培训,同时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搭建更多“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创业扶持”的服务平台,推动更多农村妇女实现“技能在手、就业有门、增收有望”,以巾帼之力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近日,全州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顺利举办,旨在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中医适宜技术在妇幼健康领域的应用。
此次培训由州卫生健康委主办、州妇幼保健院承办,是落实《健康甘肃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工作方案》和《2025年全州中医药工作要点》的具体举措之一。培训为期3天,邀请省内多位知名中医儿科、妇科及围产保健专家亲临授课。专家们围绕中医适宜技术等相关课题,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分享,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授课内容涵盖穴位贴敷、穴位埋线、针刺选穴、小儿推拿等多类中医适宜技术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并聚焦妇幼机构常见病症,通过案例解析与实操演示,提升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来自全州各县市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针灸、推拿、中医儿科及妇科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近年来,我州持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促进中医药与妇幼健康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推进健康临夏建设注入新动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永萍
在积石山县,一个个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正成为搬迁群众的幸福“新家”。如何让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重要民生课题。
在集中安置点,从零工驿站精准匹配岗位,到技能培训提质赋能,再到“家门口”就业工厂落地生根……积石山县不断织密就业服务网,以“一揽子”帮扶措施助力安置点群众稳岗就业,打通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零工驿站送服务 精准对接促就业
走进积石山县朝阳社区,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整齐矗立,超市、幼儿园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处处焕发着热闹与生机。
作为积石山县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之一,这里居住着来自全县14个乡镇的968户4175名搬迁群众。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零工驿站的工作人员正忙着登记用工信息、接听咨询电话,不时有居民前来询问近期的招聘岗位……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翻开零工驿站服务台账和就业情况登记表,详细记录着每月的就业情况:
36岁的社区居民唐敏通过零工驿站推荐,于今年3月前往无锡的电子厂工作,目前工作稳定,月收入在5000元至7000元之间;
居民朱永红选择在县城就近务工,每月收入3800元,兼顾了家庭与生计;
…………
朝阳社区的住户马化亭,是社区零工驿站的就业专员。“我们主动对接企业、筛选优质岗位,逐户走访了解居民就业需求和困难,努力把‘人找岗’转变为‘岗找人’。”马化亭说,目前社区共有劳动力1967人,通过零工驿站对接,已有1380人实现务工就业,务工地点主要是省外及县内。
积石山县圆梦社区成立于2024年7月,共安置群众2196户10048人,其中劳动力5555人。社区设立了零工驿站并配备了就业专员,为居民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
“我做过裁缝,想找一份离家近的缝纫工作。”今年45岁的社区住户雷才茂,来到零工驿站咨询用工信息。了解情况后,就业专员韩雯耐心记录其技能特长,并告知一旦有匹配岗位将第一时间联系她。
圆梦社区就业专员介绍,截至目前,零工驿站已通过组织输转、能人带动和自主择业等方式,推动3023名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均月收入约4500元。针对无法外出的劳动力,零工驿站通过招聘会、“积石招聘”小程序、直播带岗及上门推荐等方式,帮助755人在本地餐饮、超市、建筑及公益性岗位实现就近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
今年以来,在省人社厅制定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2025年人社帮扶工作方案》指导下,积石山县已成功打造“1+16”(1个零工市场,16个零工驿站)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帮助集中安置点群众稳岗就业、增加收入。积石山县零工市场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走访、开展社区调研,精准掌握家政、物流配送等灵活用工需求,整合收集县内外优质岗位资源,进一步帮助群众拓宽就业渠道。同时,打破传统招聘时间限制,创新推出“夜间经济+就业服务”模式,在县城大禹广场不定期举办“零工夜市”,结合直播带岗活动,实现岗位对接与政策宣传“双推进”。目前,已帮助9981名有就业意愿的群众实现就业。
技能培训上门来 一技之长助增收
“培训班什么时候开课?”“有啥报名要求?零基础能参加吗?”在圆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来咨询技能培训的群众络绎不绝。
“学门手艺好挣钱。”48岁的许月和38岁的安海霞赋闲在家,听闻社区要组织免费培训,便有了“学一技之长”的想法,她们结伴前来报名参加家政服务培训。
在社区实操教室内,由积石山县人社局主办的中式面点师职业技能培训班正在火热进行。学员们分组练习和面、揉面、醒面……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一盘盘香气四溢的烤花卷新鲜出炉,老师逐一点评,学员们互相交流心得。
“培训共13天,全程免费,每天还有30元培训补贴。”居民马哈给说,她目前已经掌握了洋芋包、香葱饼和花卷等多种面点制作技艺,计划结业后应聘面点师岗位,靠手艺增加收入。
从外地回到家乡的马晓艳热爱烘焙,她打算学成后在本地开一家小型烘焙店。
“群众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学习热情高涨。”临夏惠民培训职业学校外训经理金鑫亮介绍,每期培训均配备具备专业资质的理论、实操教师,并根据群众反馈动态调整课程内容。未来还将开设西式面点、育婴护理等新课程,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为提升搬迁群众就业竞争力,积石山县人社局严格筛选优质培训机构,构建“培训机构+劳务中介+就业企业”一体化培训就业体系,在圆梦社区陆续开展了中式面点、中式烹调、家政服务和手工编织等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完成培训140人,其中,61人已在临夏市多家餐饮企业就业,月均工资4000元左右;正在培训的96人,待培训结束后,将通过岗位推介、校企联动等方式推荐就业40人以上。”积石山县人社局副局长马自成说。
此外,当地还结合市场就业需求和劳动者培训意愿,在重点务工行业开展“订单式”“嵌入式”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全县已完成钢筋工、农艺工等13个工种培训,共68个班2959人,有效促进了群众稳岗就业。
就业工厂进社区 “圆梦”就在家门口
走进甘肃兴合制衣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缝纫机“哒哒”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建在家门口的就业工厂,让圆梦社区的搬迁群众实现了“楼上安居、楼下就业”的美好生活。
兴合制衣是积石山县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企业。为破解集中安置点群众就近就业难题,积石山县人社部门主动作为,探索出“就业工厂进社区+一站式就业服务”模式,积极动员协调兴合制衣企业负责人,推动企业于今年3月将厂区整体搬迁至圆梦社区。搬迁后,企业完成提档升级,建成集生产、办公和仓储于一体的现代化厂区,占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主要生产出口日本的雨衣及本地学校校服,可吸纳安置点150余名劳动力实现就业。
“我们为零基础学员提供免费培训,培训期间每天发放30元补助,结业后直接上岗。”甘肃兴合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陕成才介绍,目前二期培训已启动,共有30多人报名参加。
53岁的安腊月和46岁的杨秀莲是首批培训合格并顺利上岗的员工。“刚开始保底工资2100元,3个月后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她们表示,在家门口既能上班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心里很踏实。
除了就业工厂,社区还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目前圆梦社区共安置118名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
走在圆梦社区,身穿蓝马甲的保洁员正在清扫路面。
今年4月,54岁的赵天平通过公益性岗位政策成为一名社区保洁员,每月获得500元补贴。“年纪大了不能外出打工,这份工作补贴家用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赵天平说。
为规范管理搬迁至13个集中安置点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积石山县人社部门还专门制定了相关办法,搬迁群众的公益性岗位统一由安置点管理使用,岗位涵盖保洁员、绿化员、爱心理发员、公益设施管理员和治安协管员等,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与就业权益。
为贯彻落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市场监管局关于促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的相关要求,助力小微企业增强质量意识,规范检验检测机构工作流程,进一步加强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工作,提升监管人员素质及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水平,近日,州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为期1天的小微企业暨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质量管理业务培训。全州46家小微企业负责人、各类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质量体系管理人员、各县市市场监管局分管负责人和相关股室工作人员共150余人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主要针对基层监管人员业务知识掌握不足、执法检查水平不高、业务知识不熟等实际,邀请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甘肃有限公司、甘肃华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资深专家和州局业务骨干,分别围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重点条款、认证践行“标准·认证+”理念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现场检查要点等方面做了全面系统的辅导。同时,通报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培训课程安排紧凑,内容详实生动,专家授课深入浅出,列举案例贴合实际,大家感到受益匪浅。
通过培训,进一步充实了认证监管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明确了全州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的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对提高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全州市场监管系统将以本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能力和水平。以通报的问题为重点,组织开展“回头看”,督促存在问题的检验检测机构完成整改,提升管理水平和检验检测能力,共同筑牢质量安全防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8月5日,临夏州2025年燃气经营企业从业人员专业培训考核会开班,全州各燃气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参训。
此次培训分2期开展,每期2天,内容聚焦燃气行业安全规范与实操技能。首期培训特邀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培训委专家组专家、河南省燃气企业从业人员岗位技能鉴定师郭占周,以《城镇燃气安全检查和整改》为主题授课,深入讲解场站安全检查及整改、燃气管网及附属设施、燃气用户端、在建燃气工程项目安全检查等核心内容。
此次培训旨在进一步加强全州城镇燃气安全管理,压实城镇燃气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燃气经营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能力,为全州城镇燃气行业持续稳定安全发展筑牢防线。参训人员表示,将珍惜学习机会,系统掌握最新规范标准,着力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提升隐患排查及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高燃气日常安全运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