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标题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
9月18日,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临夏州生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暨工作推进会召开,州委副书记、州长何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鲁泽主持会议并作具体安排。
会上,传达学习了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暨工作推进现场会精神,通报了生态项目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东乡县、永靖县、积石山县、临夏市和州农发行分别作了汇报发言。
何东指出,去年以来,各有关县市和部门认真贯彻省州关于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行动的部署要求,紧扣“六大行动”,坚持高位推动、区域联动、项目带动,狠抓生态综合治理,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何东强调,各有关县市和部门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牢记“省之要者”、立足“临夏定位”,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省州《工作方案》,统筹好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持续加强生态保护治理,突出“一干三库四支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狠抓水土保持、国土绿化、河道治理、湿地保护、土地整治和未利用地生态治理,着力改善生态系统。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大气污染“联防、抑尘、控煤、减排、禁烧”五项管控措施,加强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要聚力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加大项目谋划、争取和实施力度,进一步调整完善项目库,对既定的、成熟的项目要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特别是要全力抓好冬季清洁取暖、生态地灾搬迁等重大项目,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认真落实“双碳”战略,加快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和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级统筹、市州主导、县区落实”的原则,完善责任落实、资金保障、项目融资和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六大行动”任务落实见效。
州政府秘书长马福俊,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临夏州生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导各地推进排污口整治与规范化建设,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整治总则》(以下简称《整治总则》)《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以下简称《规范化建设》)两项标准。
两项标准是落实《实施意见》要求、构建“1+N”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技术文件。《整治总则》明确了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的总体要求、工作流程、整治方案编制内容,细化了“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的具体情形、技术要点和销号要求;《规范化建设》按照有利于明晰责任、维护管理、加强监督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入河排污口,规定了标识牌、监测采样点、检查井设置以及档案建设等技术要求。两项标准的发布对各地开展排污口整治、加强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有利于加快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全面做好《整治总则》《规范化建设》两项标准的释义解读、专题培训、科普宣传等工作,指导各地和有关单位准确理解把握技术要求,依法依规开展排污口整治和规范化建设;组织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广泛宣传排污口整治的重要意义及好经验好做法,引导排污单位落实源头治理、规范化建设、维护管理等责任;持续关注标准执行情况,对各地在具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答疑解惑。同时,加快出台相关配套制度文件,指导督促各地大力推进七个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重点湖泊、重点海湾排污口排查整治,依法依规实施审批备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实施意见》各项目标任务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记者近日从临夏州生态环境局获悉,近年来,临夏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持续加大重点区域、流域生态保护监管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步改善。
临夏州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职责,先后制定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打造全省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先行区的实施方案、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临夏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细化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构建起5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
同时,深入开展“绿盾”行动,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执法监督检查,重点围绕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采石采砂、工矿企业、核心区缓冲区旅游和水电设施等四类问题,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并严厉打击涉及自然保护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开展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线索核查工作,运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对涉及甘肃黄河三峡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5个遥感监测点进行实地核查和分析判定。
为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临夏州围绕“6·5环境日”“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低碳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环保纪念日节点,全方位、多形式开展丰富的现场宣传活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宣传,引导人民群众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黄河在甘肃两进两出、蜿蜒千里。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补给区,保护上游生态、为下游送去一河净水,是甘肃对母亲河的责任所在。
减 负
黄河干流流经甘肃4市州,其中兰州、白银都是老工业城市。各地从污染治理入手,为母亲河“减负”。
为了强化排放监管,位于兰州市主城区上游的兰州石化公司在废水外排口、重点废气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并给每个排放口安排了“源长”。相关数据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实现24小时监测监管。
“一旦来水浓度触发预警值,我们就会收到短信,为处理异常情况抢得了时间。”负责水上公园排放口的“源长”金民主说。
白银市,因矿设企、因企设市。
全长38公里的东大沟,是一条直通黄河的排洪河沟。早年间,由于两岸企业直排工业废水,导致东大沟成为黄河上游最大的重金属污染源。
2012年以来,白银市启动东大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处置重金属重度污染底泥及工业废渣82.7万立方米,固化、稳定化处理轻度污染底泥45.7万立方米,清运河道垃圾,恢复生态植被,使生态环境得到好转。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闫子江介绍,甘肃在全国率先启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调查,完成4个水系36条重要干支流入河排口排查,排查河道约6000公里。有序推进排污口整治工作,从源头上规范排污行为,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数据显示,黄河流域甘肃境内4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2.68%,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7年达到Ⅱ类。
涵 水
甘肃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为母亲河补水,最关键的是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留住水。
初秋时节,在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辽阔,河曲如网。曾经因过度放牧而沙化的草原,通过数十年禁牧休牧等措施,得到了休养。
祖祖辈辈放牧为生的牧民,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受益于草原。“2019年起,我家2000亩草场承包给景区,获得了租金收入。”家在阿万仓草原的牧民贡华尔说。
禁牧休牧“做减法”,造林种草“做加法”。
甘南州林草局副局长权宏林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州累计营造林93.44万亩,治理中度以上退化草原1792万亩。森林蓄积量较2010年增加2412万立方米、达到1.06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较“十二五”末提升5.01个百分点、达到97.01%。
“甘南通过实施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及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国土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使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提升。与10年前相比,黄河径流量增加了18.7%。”甘南州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史程顺说。
转 型
作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白银市在转型中谋求新发展。
据介绍,白银积极推动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四大新兴产业,2022年重点产业链产值达到560亿元。
文旅产业则为兰州注入活力。今年暑期,兰州“火”了。黄河两岸,人头攒动;中山桥上,游客比肩接踵;大河之上,快艇、游船、羊皮筏子等,共同构筑成别样风景。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兰州市接待游客4890万人次。其中,7月份接待游客1268.1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431.92%。
最美是傍晚时分,眼前大河奔流,远望云蒸霞蔚。为期16天的黄河之滨艺术节上,交响音乐会、秦腔、京剧、曲艺、儿童剧等28场演出轮番上演。
“如今,‘黄河之滨也很美’已成为兰州文旅的新名片。”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柠说。将兰州文化引入高档民宿、将兰州民俗融入乡村旅游、将兰州故事融入景区景点……兰州不断拓展着文旅业态,黄河旅游也变得更有内涵。
甘肃沿黄流域总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3%,沿黄流域人口和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都在80%左右。这条母亲河,既是陇原儿女的生命之源、生态之基,也是生产之要。河畔的陇原儿女,正用实际行动呵护着母亲河,让幸福河畔焕发新颜。
9月10日,全州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召开。副州长马显锋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上,印发了《临夏州2023—2024年度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冲刺行动方案》,通报了全州冬季清洁取暖项目进展情况。
马显锋要求,要强化“突围”思想认识,大事大抓坚决扭转当前被动局面,切实把生态环保各项工作置于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势大局中,聚焦到制约环境改善的难点难题上,进一步压实各级责任、强化攻坚举措、统筹整合资源,推动清洁取暖项目和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突破性进展。要聚焦“减量”治本之策,加速加力推进冬季清洁取暖项目,下功夫加快项目进度,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最大化发挥项目效益,以源头污染“减量”为长效防治“增效”。要突出“严管”长效机制,高质量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严格落实“联防、抑尘、控煤、减排、禁烧”五项管控措施,集中攻坚、协同治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要坚持“问责”鲜明导向,从严从紧倒逼生态环保责任落实,坚持责任压实、问责必严、处罚从重的导向机制,确保各级各方面种好“责任田”、拧成“一股绳”。
近日,2023年临夏县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黄河流域临夏县段举行,参与流放活动的人员乘坐两艘装载着9.5万尾黄河裸裂尻鱼苗的客船驶向河中央,有序将一盆盆鱼苗倒进流滑槽,活蹦乱跳的鱼苗顺流直下游入河中。
临夏县委副书记马占彪出席活动并宣布放流活动开始,临夏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临夏州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张谦礼参加活动,临夏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全程监督放流活动。
近年来,临夏县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和养护,切实保护渔业资源,维护了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据了解,自2019年起,已连续4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累计向黄河流域投放鱼苗44万尾。